第08版:专题

把责任扛在肩上

——北京市平谷区大华山中心卫生院组织医护人员核酸采样侧记

大华山卫生院办公楼

核酸采样现场的医院防控人员

□ 李春梅 文/图

近年来,北京市平谷区大华山中心卫生院始终把“在岗位上锤炼,在实战中淬火”,作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业务素质的重要举措紧抓不放,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应急实战能力得到明显增强,为大华山镇卫生医疗事业,保障辖区人民健康安全做出了应有贡献。特别是在突发新冠肺炎疫情中,他们冲在前沿一线,用过硬的素质和实际行动诠释着医护人员的责任与担当。

2021年11月1日傍晚,平谷区接到昌平疾控部门打来的电话,告知一名核酸检测呈阳性的人,活动轨迹涉及平谷区大华山镇大华山村,根据《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平谷区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对大华山实行排查封控。这一则消息顿时打破了平谷区的宁静,特别是大华山镇大华山村,犹如落下了一颗定时炸弹,让人们提心吊胆。

疫情就是命令,必须抢占先机,火速排查,阻断传播。组织核酸采样排查,大华山中心卫生院必须首当其冲。当晚20:04分 ,卫生院就在单位微信群里发出通知,要求所有医护人员火速赶往卫生院。一时间,无论是家住县城的,还是住乡下老家的,有车的驾车,没车的自己想办法。仅用1个小时的时间,卫生院就集中了60多名医生护士投入战斗。在接走与呈阳性刘某密接的丈夫后,医护人员分成5个小组,每组4人,由院领导史艳光和陈淑利带队,火速赶往大华山村,为村民逐户逐人做核酸排查。其余人员在卫生院随时待命,处理应急事项。在村民极度恐慌的情况下,为确保核酸采样有条不紊,院领导们始终坚持在现场协调指挥,并做好村民的安抚工作。

副院长陈淑利和护士杜晓艳在一组,在现场做完核酸采样后,已是次日凌晨4点多。为确保不漏一人,不落死角,她们二人又拖着疲惫的身子,赶往阳性密接者李某家进行环境采样。李某作为阳性密接者,已被120接走前往集中隔离点进行医学观察,而李某家却成了密接者所停留过的外环境。他们赶到李某家时,家中无人,大门紧锁。为了采样成功,陈淑利在与户主电话沟通后实施翻墙进院采样。两名志愿者搬来梯子,已奔50岁的陈淑利穿着笨拙的防护服小心翼翼地登上梯子,爬上墙头。这时院内的大狗见有生人翻墙狂吠不止。从小就恐高的陈淑利吓得两腿直哆嗦,更何况在来村里做核酸采样的路上摔伤的左腿还在疼痛。杜晓艳护士和两名志愿者都劝说,本来腿就有伤,再从这么高的院墙翻跳下去,如果伤势加重,还怎么保证顺利完成任务。

采样迫在眉睫,为了尽快阻断疫情,确保村民的安全,任何死角也不能落下,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在第一时间完成采样工作。最终在志愿者的配合下,他们翻墙入院,顺利完成了李某家中门把手、水杯、床头等平时易接触地方的采样工作,并派专人火速把采集的样本送到平谷疾控中心检测。

为控制病毒的传播范围,必须争分夺秒与疫情赛跑。他们白天上了一天班,夜晚也没有休息。面对可怕的病毒,他们不顾安危和疲惫,选择了冲在前面,战斗在第一线,一直奋战到凌晨6点,才完成全部核酸采样工作。

像他们这样的医护人员在卫生院还有很多,李辉、杜晓艳等十几个同事,每天都工作十四五个小时以上。最开始的三天两夜,所有医护人员几乎都没有休息,始终坚守岗位。护士郭立平因超负荷工作,直到虚脱晕倒才被迫休息;刚毕业的景慧娇等主动请战,要求上一线;陈金英、孔书凤、王术琴、陶望春、张业双、梁立平等一些50多岁的老职工也抢先奋战在防疫一线。副院长史艳光一直带病坚持在一线,直到疫情防控工作结束才去治疗。

疫情无情,人间有爱。在这场疫情防控战中,大华山中心卫生院的医护人员,面对困难没有任何怨言,他们把危险和困难留给自己,把坚强的背影留给人民,让人民感到温暖和安慰。他们才是百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守护神。

2021-12-08 ——北京市平谷区大华山中心卫生院组织医护人员核酸采样侧记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45457.htm 1 把责任扛在肩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