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继明
今年暑假新出台的“双减”政策既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每个家庭关注的热点。那么,“双减”到底减了什么?我认为,“减”不是减掉学习,而是“自律+独处”“自主+勤奋”地学习。所以,“减”不能减态度,不能减努力,不能减勤奋。
而“双减”下的那些缺乏自律的孩子似乎是更加放飞自我了。就拿我们班的小熙来说,她是个超级无敌小机灵,漂亮可爱,小嘴乖巧又能言善辩。她曾经的成绩也如外表那般惹人喜爱,还特别喜欢和我聊天,分享她的快乐与烦恼。无论是什么时候她都是那么快乐自信。但是这个学期我却发现她变了,变得怯懦、忧愁又自卑,眼神也没有了往日的灵动,不爱说话,即使说话声音也很小。
这样的变化是从本学期开学后不久被我发现的。为了检测上学期的学习情况,我用上学期没用完的口算计时测试,小熙的成绩一落千丈,几次测试下来都没有变化。我很着急,便与小熙妈妈联系询问情况。小熙妈妈说熙熙在假期里什么都不愿意多做练习,她的理由是,她们老师说了自愿做,她的口算已经可以在规定时间做完了,还能全对,就不用练了。她每天最愿意做的就是画画、捏彩泥、刷抖音。
接下来的打击更是一个接一个。熙熙的语文听默本上经常是C或D,很多字不会写,数学书上的错题也超乎想象的多,利用口诀直接写得数的简单的题也总是搞错,或者把有的题结果写反……数学书也没有了往日的干净。“双减”后,一、二年级不能留书面作业,只是一些口头作业,背背口诀,读读课文,读读词语,背背课文和古诗。据我了解到的情况,已经养成习惯的孩子还是积极主动做好该做的每一件事,甚至还能主动去做探究一些更有兴趣的事情,或者跟大人一起坚持每天跑步、跳绳,做做家务。而熙熙最喜欢做的就是放学以后刷抖音,每天放学草草地读读课文,背背口诀,应付一下差事,就抢过爷爷的手机玩去了。熙熙妈妈想听听她读课文,和她玩玩数学乘法口诀的对口令,她都说:“课文我都读了好几遍了,口诀也背得可熟了,怎么就不相信人呢?”然后继续玩手机刷抖音,又沉浸在一个个短视频里。熙熙妈妈拿她一点办法都没有。
于是,熙熙妈妈只好和我联系,跟我诉说她现在的无奈与无力,请求我和她一起找回那个主动学习、开朗自信的熙熙。
我和熙熙妈妈说,针对熙熙目前的情况,我觉得她的注意力已经不在学习上了,她的全部心思都在期待放学回家刷抖音。把她“校正”回来就需要抓住问题的根源,为什么迷上抖音,无心学习?熙熙妈妈说,她是医院的护士,每天工作都很忙,夜班多,现在特殊时期,医院特别缺人手,有时候一周就得四个夜班,熙熙爸爸是民警,工作也忙,所以孩子就跟着爷爷在家,爷爷太宠孩子,管不了,熙熙说啥就是啥。
我于是跟熙熙妈妈商量,建议她和孩子爸爸再忙也得有一个人每天能回家,一是陪伴孩子,二是督促孩子养成学习习惯。孩子缺少陪伴,就会想方设法排解自己的孤单寂寞,手机就成了她的陪伴。熙熙妈妈认同我的观点,决定和熙熙爸爸商量,每天保证能有一个人回家陪孩子,督促学习。我告诉熙熙妈妈,家长陪伴孩子,主要还是要培养孩子能够自主自愿学习,慢慢地孩子能够独立学习,再慢慢产生惯性,不仅自主而且独立勤奋学习,还能越来越有规矩。不断受到表扬,自信就会很快找回来了。
为了让孩子能够摆脱掉手机,喜欢上学习,我还给他们提出建议,如每天陪孩子一起玩,一起画画,做手工,捏彩泥;和孩子一起读书,跟娃朗读比赛,看谁读了三次以后错误少,还要有感情地朗读;晚上睡觉前让孩子给爸爸妈妈讲一个故事;数学乘法口诀对口令互相考,看谁反应快。当对口令已经难以分出高下,那就和孩子比赛做口算,看谁又快又对;让孩子做老师,用家里的小黑板把一天学的知识给家长讲一讲,写出词语考家长;还可以比赛听写,先用手机录音读词语,然后两个人一起听写,看谁写得又对又工整……
过一个月,我惊喜地发现,孩子渐渐有了改变,被引到了学习的路上。有了家人的陪伴,孩子也越来越开心。熙熙的爸爸妈妈说,熙熙很少再去玩手机刷抖音了,越来越感觉到学习的乐趣,学习成绩也稳步上升,自信心也慢慢找了回来。那个曾经活力四射的小可爱终于回来了。
在“双减”的路上,大家都是在不断地摸索,不断探究,努力寻找适合自己孩子的学习之路。“双减”之下减的是孩子被压榨的课余时间与无效的刷题过程,而不是家长对孩子的放任自流与任其发展。作为家长,要多学习如何跟孩子正确沟通、如何才能有效提升学习能力、如何挖掘孩子的阅读兴趣等等,哪怕只是提升自己的学习兴趣,让自己在工作岗位中发光,孩子自然会在父母的潜移默化之下,学会在自己擅长领域不断优化提升,在学习上、生活中慢慢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所以,“双减”之下更加考验家长的家庭教育智慧,更加考验家长的学习力,成长性,领悟性,更加考验家长的教子理念,教子方法与教子内功。努力培养出自律的孩子,因为未来一定是自律者出众,懒散者出局。
(作者单位:北京市大兴区第八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