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史良洵指出,“双碳”战略为ESG投资带来了巨大的转型机遇,包括产业转型、绿色金融政策、社保基金以及信息披露的规范。
其中,在绿色金融政策方面,未来,我国的绿色金融政策将会加码,绿色投资体系建设和产品创新都有望取得非常大的突破。“我们看到,社保基金最近在绿色投资方面做了很多动作,它会引导更多的社会基金进行绿色金融投资,有非常大的示范作用。”他表示。
在信息披露方面,相关监管部门对ESG的信息披露将有越来越多的规范,为整体的绿色投资打下良好的基础。
不过,史良洵还强调,绿色投资目前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他表示,未来,碳中和目标需要进一步分解,整个体系建设有待加强和完善,气候风险的分析准确性和管理有待提高。同时,在ESG评价标准上,国际上有相应的评价体系,也需要有本土化的过程。
据史良洵介绍,在绿色投资方面,平安集团参考海外经验,聚焦本土市场,通过采取多方面措施把握本土的机会:一是聚焦绿色产业和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资;二是积极发展ESG整合和主题投资,特别是鼓励股东参与策略;三是推动评价体系的本土化,强化碳排放、气候风险等议题评价;四是加强对气候风险等ESG信息披露和分析管理,把控投资风险。
“平安在绿色投资方面,在集团层面有一个评估体系,叫作平安集团绿色金融评价体系。”史良洵表示,在平安集团绿色金融评价体系之下,各个专业公司都会遵循这个体系进行投资、贷款以及保险相关的工作。
与此同时,平安集团还增加了绿色投资的规模,鼓励开发新的绿色金融产品,而且跟踪碳中和的政策,对一些“两高一剩”的行业制定长期退出计划。
在绿色贷款方面,史良洵介绍,平安集团针对“两高一剩”行业缩减贷款规模,对绿色行业缩短审批周期,优惠利率。在绿色行业企业方面,如新能源车、绿色建筑、气候指数保险等,平安集团也将保费进行了一定的优惠,促进整体绿色保险的发展。
史良洵表示,在整体日常经营活动当中,平安集团也践行绿色概念,将绿色运营理念贯穿到整体经营过程当中,比如,数字化办公、绿色建筑以及公益活动,都贯穿着绿色公益的概念。
据史良洵介绍,此前深圳市人大在深圳立法,对一些高风险行业强制污染环境责任险做了立法,涉及大概几千家企业。为了让立法发挥更好的作用,平安集团和环保局一起做了信息化的平台,该平台发挥了三个作用:客户可以在平台上寻找相关的服务信息,得到相应的服务,也可以投保;政府监管部门可以通过平台的信息,收集到所有高风险企业投保的情况、理赔的情况,便于政府进行管理;保险公司也可以通过平台为企业提供服务,包括保险服务和风险防范的服务。他表示,该平台为政府、企业、保险公司搭建了互相交流的平台,为深圳环境污染责任险的整体提升起到一个非常好的作用。
史良洵表示,平安集团会积极践行国家“双碳”战略,为我们国家战略实施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