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博瑶
□ 本报记者 徐 军
在全面深化基层妇联组织改革攻坚行动中,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在全国群团系统中首次引入标准化理念,以标准定方向、提质效、促服务,实现基层妇建工作高质量发展。路桥区基层妇联组织标准化建设被列为全国第五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并顺利通过终期验收。
谋篇布局
让标准体系“建起来”
改革初期,基层妇联组织管理方式多为粗放型、松散型架构,系统性、连贯性和规范性不够。路桥区迎难而上,勇于创新,在全国群团系统内首创“标准化+基层妇联组织建设”工作法,既体现了规范标准定“根本”,又实现了弹性空间创“特色”,为基层妇联工作提供了“路桥范本”。
领导重视,提供“坚强保障”。路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以规范化文件形式印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并提供82万元经费保障。全国妇联和省、市妇联多次到路桥区调研指导,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专家组为其提供技术支持,使基层妇联组织建设既体现了妇联改革精神,又保障了标准的专业性。
反复打磨,制定“全套标准”。在全国妇联章程的总体框架内,通过“实践探索—经验总结—标准制定—指导实践”的反复打磨,路桥区制定并发布了涵盖通用基础标准、服务保障标准、服务项目标准等3个模块的标准体系,涵盖标准44项,其中34项为妇联系统原创。
标准指引
让基层发力“干起来”
试点先行,加强“标准检验”。路桥区在4个镇(街道)、6个机关妇委会、10个两新组织妇女组织、14个巾帼文明岗、20个村(社区)开展示范点打造,积极推动标准体系在各级妇联组织中的应用。同时,通过“一月一检查”,实现标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面上规范,带动“模式推广”。根据标准内容和不同使用对象,路桥区分类召开执委联系妇女群众部署会、村(社区)妇联换届观摩会、基层妇联组织标准化建设工作会议等,提高标准的普及率和应用面。路桥区还承办了台州市基层妇联组织标准化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带动标准在全市推广。
全面宣传,重视“氛围营造”。路桥区围绕标准引领深化基层妇联改革这一主线,通过拍摄标准化工作专题宣传片、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主流媒体采风等多种形式,不断扩大工作影响。改革推进以来,路桥区基层妇联组织标准化工作信息4次登上《中国妇女报》,全社会对以标准化理念推动群团改革的关注度进一步提升。上海、广东、山东、内蒙古、新疆、安徽等地妇联,已分几十批次到路桥区参观、考察、学习。
激发活力
让改革品牌“亮起来”
项目引领,亮出“工作品牌”。路桥区以项目化方式推进妇联改革提升和品牌培育,对项目申报、审核、实施、验收、评价等环节进行明确,使得区镇两级妇联特色项目打造更加规范化体系化。改革以来,路桥区镇两级打造了女性美好生活实践基地、“1+X”亲职教育、“妈妈的味道”巧厨娘助力复工复产、巾帼云创行动、“我爱我家 同悦书香”家庭建设综合平台等特色工作139项。
激发活力,推动“百花齐放”。路桥区在各镇(街道)按照“1+1+2”要求打造1个镇妇联改革示范点、1个两新组织妇建示范点、2个村级妇联改革示范点,打好特色牌、精品牌、创新牌,带动周边村社妇联及时跟进,培育了“七彩田园”服务队、田园妇建综合体、“三叔婆”工作室等一批“可复制、接地气、有特色、受欢迎”的基层工作品牌。
坚守初心,诠释“服务承诺”。路桥区以2732名区、镇、村三级妇联执委为主力军,全区各级妇联干部秉持妇联“引领、服务、联系”的初心使命,实施执委联系妇女群众、执委项目清单、执委积分、巾帼志愿服务、妇联干部PK赛等标准,进一步彰显了妇联组织的政治性、群众性和先进性。
通过标准化行动,路桥区基层妇联形成了“用制度管理、按程序办事”的良好运行机制,有力推动了基层妇联工作方式从粗放型向规范型、精细化转变。截至目前,全区村(社区)妇联标准化创建面达100%。基层各级妇联干部直接联系妇女群众5.3万人,推出个人服务清单2675条,吸引4.8万人次妇女参与标准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