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鹏涛
我国各地园区是区域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扩大开放的主阵地、改革创新的试验田。近年来,江苏省徐州市泉山经济开发区严格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对转型发展的新要求,结合现实、面向未来,深入研究分析都市型工业的特点,把现有11.92平方公里的开发区,定义为淮海经济区的科创新城、产业新城、投资新城,以“杀出一条血路、闯出一条新路”的决心,全力打造都市工业样板区,逐步形成了“其势渐成、其兴可待”的喜人局面。
在产业定位上,将经开区确立为“两个产业、一个基地”的“2+1”产业布局,即电子材料装备产业、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和数字产业基地。
电子材料装备产业方面,重点围绕分立器件、光电器件、传感器,大力发展汽车电子、工业软件、大功率核心元器件等创新型产业。
高端医疗器械产业方面,积极对接引进脊椎智能机器人、球囊导管、一次性内窥镜等项目落地,打通医疗研发、检验检测到产业链条化发展路径,建设高端医疗器械和设备产业发展高地。
在重点发展两个主导产业基础上,充分发挥淮海大数据中心资源禀赋,利用市场化的手段,打造数字产业基地。
该区高标准规划都市产业园,抓住调整空间规划、城市规划的历史性机遇,学习借鉴国内发展都市型工业的先进经验,邀请高水平专业机构,就空间布局现代化、产业形态现代化、园区配套现代化进行规划设计,一步设计到位,分步实施。另外,推动债权融资思维向股权融资思维转型,将有限的资金集中于项目股权投资,实现产融互动,既培育产业,也让资金流动起来,保值增值,发挥最大作用。用专业的理念、经营的理念、投资的理念建设园区,从抓建设转向抓经营,加快实现股权投资收益、税收收益两个收益,改变传统园区单纯依靠税收收益的格局和模式。
泉山经开区围绕都市型工业的新定位,突出“招商引资1号工程”,实实在在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向现有企业要产业集群,现有项目企业,延链补链,拉长产业链,推动产业集群集聚。
向投资公司要“1号工程”,发挥投资公司的引导撬动作用,丰富大项目的项目库和投资清单,深入对接专业投资机构,精准招引大的产业项目。向政策包要产业化节点项目,通过产业基金、融资租赁、金融保理、轻资产招商等方式,一企一策,精准服务,强化全面政策支持,提供丰富金融工具包,培育产业集群。向科研院所、行业协会要初创型项目,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打造好的产业生态,完善研发、制造、金融、商贸等服务,锚定盯紧科研院所,利用行业协会资源,吸引人才项目落地,厚植产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