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仕春 张永德 高 霖 刘 宁
11月19日,多家媒体的目光聚焦深圳宝安。这一天,宝安交通集团所属4家企业联合混改项目正式签约,这是全国首例4家国企联合混改项目,也是宝安区第一例实施管理层和核心骨干持股的国企混改项目,是深圳市属、区属国企协同联动的一项生动实践,标志着宝安区加快创建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城区迈出坚实步伐。
国企混改 实现合作共赢
签约仪式上,战略投资者为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智城”)所属企业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城交”),签约的4 家区属国企分别是宝安交通集团所属深圳市宝安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深圳市宝安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深圳市宝安区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深圳市锦绣城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以下分别简称“宝规院、宝建院、监理公司、锦绣城公司”)。深智城是以服务国企改革和智慧城市建设为主要任务的深圳市属国企;深城交是创业板上市企业,主要聚焦城市交通领域,以交通大数据分析为基础,为客户提供城市交通整体解决方案,具体业务包括规划咨询、工程设计和检测、大数据软件及智慧交通等方面。宝规院等4 家区属企业伴随着宝安建设成长,分别具有城市规划、市政道路、建筑工程、造价咨询等高等级资质,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项目规划、设计经验、基础数据和相应的技术人才储备。
据宝安区国资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混改项目于今年8月23日在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共有6家央企、市属国企报名参与竞争性谈判,经过好中选优、优中选强,深城交成功摘牌,一并认购4家企业各45%的股权。将4家企业打包为一个标的,引进同一名战略投资者,可以充分释放4家企业优势,化散为整发挥业务协同效应,培育形成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监理、造价等完整“一条龙”产业链,有利于将混改企业打造成为宝安区城市规划建设运营平台。
深智城集团兼深城交公司董事长张晓春表示,深城交与4家企业同根同源,长期深耕城市建设领域,“理念高度认同、业务高度匹配、资源高度协同”,为未来实现更好协同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深智城集团将统筹全市智慧城市基础建设运营及构建智慧城市建设大生态,积极推动4家企业依托各自专业优势,聚集资源、协同发展,全力支持各企业整合发展成为独具湾区特色的城市建设服务品牌。
“管理层和核心骨干员工持股”也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对此,宝安交通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管理层和核心骨干通过员工持股平台间接持有股权,将核心人才与企业深度绑定,有利于发挥员工“主人翁”精神,进一步激发企业的内生活力和动力。
此次宝规院等4家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为宝安其他国企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综合改革 推动高质量发展
综合试点改革是党中央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量身定制的新时代改革总纲领。2019年7月8日,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批复同意深圳市开展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2020年,深圳市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将综改试验向区一级延伸,9月13日,批复同意宝安创建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城区。“双区”叠加重大历史机遇和创建综改示范城区是宝安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法宝”。
今年3月,宝安区率先在全市召开区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动员大会,编制《宝安区创建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城区实施方案》,高标准绘制改革发展“施工图”,为国资国企综合改革提供行动指南。同时,配套制定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细化为59项任务,目前正按照“表格化、项目化、责任化、时序化”推动落实,已经完成7项,正在推进21项,包括国企混改在内的28个综改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其中有不少亮点。
国有资本布局持续优化。完成资本运营公司组建,致力打造区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制定区属国企结构调整、促进提质增效实施意见,推动各直管企业优化二、三级企业结构。大力清退非主营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完成区属国有二级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企业分类改革发展明确方向。
国企法人治理结构更趋完善。在全市各区率先建立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董事会治理结构,遴选30余名具有高级会计师、高级经济师、高级工程师等职称的企业高管组成外董专家库,按照内、外部董事“3+4”或“2+3”模式,首批委派9名外部董事至区直管企业任职,增强董事会决策科学性。
国企混改引战实现突破。宝安混改除了日前宝安交通集团所属4家企业联合混改项目正式与深城交签约,还积极对接国内头部企业,推动2家~3家二级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
国资监管职能加快向“管资本”为主转变。以利润总额、人均利润、净资产收益率、营收增长率,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完成节点“两利两率一节点”为轴心,优化经营业绩考核办法,重点围绕经济效益、国企改革、重大项目设定考核目标,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引导企业聚焦主业发展、提高营收。完成区纪委监委派出国资局纪检监察组挂牌组建,建立“区纪委监委、区国资局纪委、区直管企业纪委”三级负责工作机制。
国企活力动力更强劲。按照“效益优先、分类管理,对标行业、差异分配”原则,建立健全薪酬总额决定机制,对物业租赁类、项目开发及政策亏损类、政府专营类等企业实行差异化管理。推进选人用人机制改革,规范市场化选聘流程,市场化选聘30余名国企中、高层干部,制定国资国企系统人才培养方案,分层分类开展人才培训,构建全方位干部培养体系。
国企服务大局功能不断凸显。宝投集团、建投集团、宝安产业集团、宝安实业集团、宝安交通集团5家区属国企是宝安经济社会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石。宝投集团中德(欧)产业示范园引入3个“全球第一”、1个“全球前三”高端客户,产值超过20亿元,海纳百川总部大厦入驻企业贡献产值逾380亿元,纳税约5亿元,总部企业聚集效应进一步加强。建投集团排水公司全力驰援并圆满完成“7·15珠海隧道透水事故”“7·20郑州特大暴雨”抢险救灾,受到省市区应急部门充分肯定。宝安产业集团桃花源智创小镇蝶变开园,引导基金荣获“2021年中国政府引导基金50强”,直投企业易瑞生物成功上市。宝安实业集团芯桥智城项目加速推进,完成投资21.35亿元,福宁高新产业园成为全区首个完成供电改造园区。宝安交通集团保障全区疫情防控转运工作,累计转运香港跨境货运司机9.4万人次、深圳湾口岸和宝安机场转运境外返深人员2.9万人次。
党建引领 改革蹄疾步稳
在宝安区此次混改中,无论是宝安区国资局还是混改的企业和员工,大家都深刻体会到,面对如此复杂全新的改革,只有坚持党建引领,才能克服困难,保障混改顺利推进。宝安区国资局负责人介绍说,在混改推进过程中,宝安区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企业改革发展中的政治引领作用,党员干部带头先吃透政策、带头做好员工思想宣导,扫除混合所有制改革思想障碍,做到了改革平稳有序,所有员工妥善安置,实现“零上访”。
一直以来,宝安区国资国企把坚持党建引领融入改革发展的各个环节。2022年,宝安区国资国企将坚持党建引领,以此次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突破点,深化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聚焦“国有企业、社区股份公司为拓展优质空间作贡献、建设100万平方米高标准产业保障房”目标要求,攻坚克难打造一批高质量产业保障房,为宝安“工业大厦”提供有力支撑。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推动国有资本业务板块聚集到以民生保障和城市运营保障为基石、以服务产业升级发展为主线的“两基石一主线”关键优势领域。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党委领导、纪委统筹“六位一体”大监督体系,以市场化导向优化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发挥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红色引擎”作用,构建“局及各直管企业党委—下属企业党组织—广大党员”三级工作网络,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开展党组织星级评定活动,打造引领改革的坚强战斗堡垒。谋划建立国资国企系统党校。出台加强区属国企廉洁合规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保障国有资产安全。
新时代,新征程。宝安区国资国企将以先行示范的标准,紧跟深圳市国资国企改革步伐,加快创建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城区。坚持发挥国资国企在服务大局、服务城市、服务产业、服务民生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提升区属国企在产业空间拓展、粮食储备、排水运营等方面的保障水平,推动国资国企在促进宝安区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为奋力开创宝安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