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龚成钰 罗 春
今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改革政策文件,开展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应用示范试点,安排财政补助择优支持示范试点项目建设。新增认定人工智能领域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将一批智能制造项目纳入“双百双新”产业项目,给予11个项目“千企技改”工程专项资金扶持3200万元;创建智能工厂示范企业80家、数字化车间50个;推动汽车、机械、铝、林产、煤炭等5个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搭建广西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广西工业互联网创新体验中心(梦工厂),形成多层次工业互联网体系。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通过深入现场调研、帮助引进和支持重点项目、协调解决重点难点堵点问题等方式,指导支持7个产业高质量发展改革集成试点工作。利用工业园区专项债、产业扶持资金、财政专项资金等政策支持,把一大批系统集成试点重点产业链项目纳入“广西轻工园”“双百双新”“千企技改”和中小企业产业转移项目等范围。同时,组织选派1094名专业干部,组成14个工业振兴特派员工作队赴工业一线战场,担当项目施工员、企业服务员、政策宣传员“三大员”,建立企业(项目)清单、问题清单、任务清单“三张清单”工作机制,在协调解决问题、推进项目建设、促进工业指标增长、推动政策落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在深化工业领域投融资改革方面,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出台关于提升工业投资效益促进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全面提升工业投资效能。在全国首创设立工业新兴产业融资担保基金,累计投放金额合计18.96亿元,为中小企业提供低费率融资担保。投融资改革有力促进工业投资保持较高增速,预计全年广西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0%左右。“双百双新”产业项目完成投资增长45.8%,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同时,落实工业园区政府专项债券300亿元,支持工业园区进一步夯实基础标准厂房和各类基础设施项目185个,总投资1900.9亿元。
今年以来,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认真贯彻落实广西推动工业振兴大会精神,深入研究产业发展“堵阻梗”问题,推出了一系列创新改革举措。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着力降低用电成本和强化顶层设计,积极应对全球全国全区电力供应紧张局面,研究制定2021年深化电力体制改革降低用电成本相关扶持资金平衡方案、电力市场化交易措施、保障当前电力供应若干政策措施等三个重要改革文件。出台化工园区认定条件和管理办法以及重点园区建设“115”工程推进方案(2021-2023年)等两个方面政策举措。同时,紧盯工业发展难点和瓶颈问题,积极营造宽松发展环境和浓厚发展氛围,研究推出提升工业投资效益促进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和进一步促进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若干措施等两项改革发展措施。
这些创新改革举措,为促进广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和工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预计全年超百亿企业20家以上,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产品)3家,自治区级单项冠军企业(产品)40家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1家,自治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10家,带动培育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00家,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格局加快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