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

建体系 强设计 创平台 织网络

深圳市福田区创新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亮点纷呈

2021年7月19日,在福田区未成年人保护服务中心开展反校园欺凌剧场活动。

2021年9月15日,在福田区未成年人保护服务中心开展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律师培训。

□ 庄志斌 黄淑琼

未成年人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衡量指标。近年来,深圳市福田区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直接纳入区委领导之下,纳入全面依法治区工作规划当中,相关职能部门积极作为、主动担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成绩突出、亮点纷呈。其中,福田区在全国率先于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下专门设立未成年人保护协调小组,首创建成党委领导下集协调、服务、宣传、研究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服务中心等工作,尤其值得一书。

突出党委领导,集中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形成协同高效的未成年人综合保护体系

“民生无小事,未成年人保护更是牵动千家万户的大事。”为充分发挥党委领导优势,推动形成协同高效的未成年人综合保护体系,福田区在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下设立未成年人保护协调小组。这一全国首创的创新举措,将党委的领导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首先,强化顶层谋划。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每年至少听取一次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报告,并对全区工作计划进行审议与指导。

其次,优化资源配置。协调小组由全区涉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17个主要职能部门组成,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构建统一信息化平台等方式,合力研究解决重大疑难复杂问题,消除工作障碍,加强协同配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工作有效衔接、成效整体提升。

再次,有效强化监督。区委依法治区办切实发挥组织、协调及法治督察作用,推动区委、区政府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部署“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区检察院强化法律监督,以重点案件查办为切入点,指导、推动各职能部门依法履职,将相关法律规定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加强未成年人保护顶层设计,建章立制,为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2020年以来,福田区以推进实施《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契机,先后制发《中共福田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关于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治体系全面建设未成年人平安城区的意见》《福田区未成年人保护2020-2021年“夯基”行动计划》《福田区未成年人保护服务中心建设方案》《关于落实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意见》《关于建立福田区侵害未成年人案件“一站式”取证救助机制的意见》等重要文件,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顶层设计、制定年度重点工作计划,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服务中心建设、落实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构建“一站式”取证救助机制等重点项目入手,助推各职能单位专业化、具体化的基础性工作落地落实,推动完善“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未成年人保护大格局,从而为加大未成年人保护力度、构筑全方位保护体系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

建设党委领导、法治引领的“未保中心”,打造未成年人保护枢纽型实体及线上平台

“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为统筹、集中、优化各类未成年人保护专业服务,减轻服务对象奔走多部门的辛苦,更好地维护未成年人权益,由福田区委依法治区办牵头建设的区未成年人保护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未保中心”),于2021年6月1日揭牌成立。建设未保中心,志在打造党委领导、法治引领,集协调、服务、宣传、研究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枢纽型实体及线上平台,积极探索建立全方位、多维度、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有效运作机制。

实践中,未保中心具有如下五大功能:一是实体平台枢纽功能。作为政府部门、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共同协力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资源信息交流及对接的枢纽平台,根据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的委托开展相关工作。二是综合服务功能。积极协调、整合、发展、优化各类公共服务资源和社会公益服务资源,为辖区未成年人提供热线求助、个案咨询、线索受理、分流转介、应急服务、法律援助等综合服务。三是宣教功能。定期对以下各类群体开展宣教工作:面向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和安全教育,面向家长的亲职教育,面向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相关组织的强制报告等教育,面向社会公众的未成年人保护理念及法律知识宣传教育等。四是研究功能。结合实践,积极探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定期发布福田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报告,逐步发展成为福田区未成年人保护的大数据中心。五是人才培育功能。全面整合涉及未成年人保护各部门的资源与需求,吸取国内外先进经验,积极培育服务于未成年人保护事业的法律、心理、社工、教育等人才,打造一支专业队伍。

实现多维联动,织就全方位、多维度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绵密网络

“群众满意是准绳,效果落地是关键。”未成年人保护牵动千家万户的关切,是最大的民心工程。作为打造未成年人平安城区的枢纽平台,未保中心试运营以来,成绩突出、亮点纷呈,一张全方位、多维度的全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绵密网络已经织就。

一是统筹各界力量,紧密联系基层,为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试运营以来,未保中心先后到协调小组17个成员单位实地调研及深入座谈;与全区92个社区的276名儿童主任等一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者进行深入探讨和焦点访谈;到48所中小学校实地走访,与近200所学校、幼儿园的法治副校长建立工作联系;择优招募10余家未成年人服务机构,共同组建福田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服务联盟,联合30位未成年人法律援助专业律师及全区近70个未成年人保护服务基地开展相关工作。在今年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期间,区委依法治区办的调研报告《中国特色未成年人法治化保护机制创新与实践研究》被省驻深指导组选为重点调研课题之一,全市仅5篇。

二是实现个案受理、咨询、调解、转介、法律援助一条龙服务,充分发挥心理辅导、亲职教育、人才培养等功能,让未成年人保护链条全面高效运转。未保中心开通400服务热线,积极提供个案受理、咨询、调解、转介等一条龙服务,由专业人员实时接听、实时提供咨询服务;创建微信公众号,群众可实时求助或留言咨询;创新组建法律+社工专业人员个案管理小组,有效推进个案解决。截至目前,未保中心已发现疑难个案线索130宗,通过咨询解答和分流转介等方式解决107宗;提供个案综合服务383次,各部门及专家联合会诊95次。

三是推进综合法律服务,加强宣传培训和引导,推动社会广泛关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仅今年以来,未保中心就已培训普法志愿者及法律援助律师240人次,开展校园普法427场,受益学生达2.2万人次;精心制作强制报告和欺凌防治等普法微课堂视频,定期以直播方式向公众宣讲《未成年人保护法》;协助办理未成年人涉罪涉罚援助案件52宗、支持未成年人帮教组织提供帮教服务753人次。同时,在进入全区92个社区开展专题普法活动的基础上,开拓学校阵地,大力促成家—校—社三者联动,力图以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式的宣传攻势,加速未成年人保护普法进程,从而进一步提升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激发家长保护未成年人的积极性,构建保护未成年人的社区氛围,推动全社会共同努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为人民服务,永远在行动中。”未来,福田区将继续发挥未成年人保护服务中心枢纽平台作用,率先深入探索建立全方位、多维度、各部门联动、社会力量参与的有效运作机制,进一步提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规范化、专业化、便民化水平,持续维护辖区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让生活在福田首善之区的每一位孩子都能在党和政府的有力保护下健康平安成长,为打造未成年人保护“福田样本”贡献力量,为全国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提供可贵经验。

(本文配图由深圳市福田区司法局提供)

2021-11-26 深圳市福田区创新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亮点纷呈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45091.htm 1 建体系 强设计 创平台 织网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