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 旭
山东青岛是中国高速动车的“始发地”。从第一列“和谐号”到第一列“复兴号”,这里见证了中国轨道交通产业凭借自主创新,实现从追赶到超越的飞速提升。今年3月,青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工信部组织评选的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是对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特色鲜明并极具发展优势的有力佐证。
当“中国速度”为立于世界轨道交通技术巅峰不懈努力时,青岛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思路开始在打造优势产业集群上下功夫:打造汇聚全球高速列车技术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合一”的产业生态体系,向着5000亿元级世界先进轨道交通产业集群迈进。
建设原创技术策源地
如今,轨道交通装备已成为我国高端制造领域自主创新程度最高、国际创新竞争力最强、产业带动效应最明显的产业,成为举世瞩目的“大国重器”。“十三五”期间,中车四方股份公司研制的时速350公里、时速250公里、17辆编组超长版等系列“复兴号”动车组相继问世,助力高铁领先领跑;首辆碳纤维结构的下一代地铁列车发布,引领地铁技术发展方向;成功研制国内首列短编组城际动车组、市域D型动车组、全自动市域动车组等系列产品,实现城际市域动车组技术持续引领;研制的全球首款商用氢能源有轨电车投入运营,开启我国现代有轨电车“氢时代”。今年以来,这里又有“复兴号”智能动车组、中国标准地铁、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等重大创新成果问世。中车四方股份公司以“产业报国”的追求接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第一,将许多不可能变为可能,并积蓄着走向未来的底气与自信。
规划世界级高铁新城
高水平建设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从规划的高起点起步,这是突破发展空间约束、提升发展要素空间配置效率的关键所在。
示范区坚持打造世界级先进轨道交通产业集群这个目标愿景,全力推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现代化的轨道交通产业装备制造及服务基地,以及宜业宜居、开放创新的产业发展环境,加快将示范区建设成为全球高铁创新引领区、国家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未来轨道交通城市体验区、生态智慧品质活力样板区。
据《青岛日报》报道,横向拓展产业宽度、纵向拉长产业链条,示范区以构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为核心,集轨道交通工程设计及施工、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产性服务业、文旅教育协同发展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打造汇聚全球高速列车技术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合一”的产业生态体系。2021年示范区已纳统的“四新”项目46个,计划总投资约295.64亿元,2021年计划完成投资约66.25亿元。
为此,示范区正进一步强化政策扶持。制定出台加快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扶持政策。推进总规模20亿元的青岛华资华铁先进制造产业基金和总规模40亿元的中车(青岛)转型升级基金重点投向轨道交通产业相关的新材料、关键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推动产业资源融合创新发展。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推广“拿地即发证”“建成即使用”审批模式并形成机制,提高审批效率。创新智能服务,建设集“地理信息通”“全视通”“办公通”“政务通”四位一体的智慧政务信息化平台初步架构。加快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深化“青轨服务·家”品牌,在法律援助、子女入学、求医直通车、银企合作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周全服务。
按照计划,示范区将累计投资3000亿元,布局建设以国家高速列车技术中心为核心,以岙东路和中车大道为城市发展轴,包括新材料产业、智造维保、地铁产业等8个组团空间布局的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世界级高铁新城。力争到2035年前全产业链产值达到5000亿元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