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激发市场主体新活力 开创市场监管新局面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先行先试为市场监管改革探索“深圳经验”

2021年3月5日,深圳市商事主体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推广应用正式启动。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供图)

□ 詹中良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2021年不仅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两个百年目标交汇与转换之年。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深圳市市场监管局”)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市场监管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充分认识市场监管在改革发展大局中的重要意义,持续推动保障民生安全、优化营商环境、保护知识产权、规范市场竞争等多项工作先行先试、率先突破,不断完善、补足短板,创出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实现深圳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也为市场监管改革探索了“深圳经验”。

创新服务方式

让群众办事更便捷

深圳市市场监管局推进完善“智能审批”,在多个银行网点、街道和社区部署政务服务一体机,上线商事登记等183项高频自助办理事项,实现“24小时不打烊”商事登记模式,做到审批结果“网上批、快递送、不见面”,让群众办事、企业办证更方便快捷。2021年1月~9月,全市新登记商事主体379,451户,其中企业245,724户,个体户133,727户;全市商事主体总量达到373.1万户,继续保持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减环节,实现“一网登录、一次填报,一个环节”。2020年1月,深圳市印发《深圳市推进开办企业便利化改革工作方案》,升级“开办企业一窗通”网上申报系统,开办企业所涉及的商事登记、申领发票、刻制印章、参保登记、公积金开户登记5个环节整合为“企业开办”1个环节,实现申请人登录一个平台,填报一次信息,即可办完开办企业所有手续。2021年9月,在“一窗通”平台增加了分时办理功能,企业在取得营业执照后未及时办理刻章、税务、员工参保、公积金开户等业务的,可后续随时登陆“一窗通”平台办理上述一项或多项业务。新功能上线以来,已成功办理了1231笔业务。

减时间,开办企业“一日办结”,部分环节“秒批”。企业填报信息后,市场监管部门在0.5个工作日内审核办结,后续刻制印章、申领发票、员工参保登记、公积金开户登记在0.5个工作日内同步办结。系统自动把刻章信息推送给公安部门,公安部门即时分派刻章任务至临近刻章点,刻章点两小时内完成“一套四枚”印章刻制并送达行政服务大厅,大厅再根据企业的自主选择,通过现场领取或邮寄发送的方式送达企业。

减成本,免费向新开办企业发放“创业大礼包”。自2020年1月1日起,深圳市各区政府以政府购买形式,为新办企业免费刻制印章。税务部门向新办企业纳税人免费发放税控设备,直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为每户新开办企业节约成本680元以上。构建以企业身份验证、数字签章为核心的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应用生态。市场监管部门在发放企业营业执照时,一并制发电子印章。企业办理政务服务、合同签订、银行开户等领域业务时,可通过电子营业执照完成身份核验,通过电子印章加具数字签名,实现全程无纸化办理,营造更高效、更便利的可信交易环境。截至2021年10月31日,深圳市累计发放电子营业执照422.18万份,发放电子印章452,556套,电子印章使用量近540万次。

同时,深圳市市场监管局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建设,推出简化版港资企业工商公证文书,上线香港跨境工商公证文书网上核验功能,实现公证文书在线查询。面向港澳投资者,推出“深港通注册易”“深澳通注册易”跨境商事登记服务,申请人委托香港、澳门的合作银行或其他机构,可足不出港澳一站式办理深圳的商事登记、开通基本账户、验资、刻制公章等业务。

便企惠民

打造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

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始终牢记敢闯敢试、改革创新的初心和使命,持续完善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库,推动信用监管机制改革,健全信用应用机制,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深圳以位居全省第一的优异成绩获批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做出了重要贡献。

创新制度,构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出台《信用服务业分类及编码规范》团体标准,先后出台《深圳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等覆盖信用监管全流程的制度文件、工作指引。2021年以来,深圳全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预警排名跃居全国第二。

同时,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实现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全覆盖。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建立了63项指标的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对全市223万企业进行信用风险分类,按照风险从低到高分为A+、A、B、C、D、E六个等级,实施差异化监管,对高风险企业问题发现率达89%,有效提升监管精度。

数据支撑,率先打造统一社会信用平台。深圳市率先打造统一社会信用平台,归集信用信息接近23亿条,将分散在多个部门、多个业务系统的碎片信用数据有序归总。深圳信用网一体化信用服务平台,平均每年访问量约2亿次,信息查询量约1亿次。2020年,企业信用报告下载量达32.1万份,累计下载量达58.63万份。同时,扶持信用经济,推进信用服务业发展。深圳市信易贷平台已于2021年6月完成与国家信易贷平台的对接工作,过去1年通过深圳各类信易贷平台累计信用放款1246亿元。并以开通数据接口的形式开放数据,接口调用7932万次。

信用惠民,打造"信易+"生态圈。制定守信激励政策,以应用为落脚点,助推各区结合辖区实际开展特色信用工作。福田区打造深圳市信用审批示范大厅,创建全市信用服务企业最佳体验区;罗湖区制定政府合同履约“星级评价”信用体系以及合同履约监管绩效指标评分标准等多项举措,填补了国内政务领域的制度空白;南山区研制全国首个《南山区政务诚信档案标准》团体标准;宝安区率先推出“诚信+出租屋”工作模式,荣获全国市域社会治理创新优秀案例;前海建设跨部门协同监管平台,荣获全国信用应用十大实践成果奖;坪山区推出“信用+执法监管”块数据治理体系项目,获评“2021年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治理创新案例”;龙岗区打造“信用+统计”模式,惠及统计联网直报平台企业4823家。

多措并举

深化企业退出机制改革

商事制度改革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市场主体快速进入市场。但相比之下,注销手续仍然较为繁琐,严重影响了经营者退出市场的积极性,也导致部分不经营的“僵尸”商事主体数量持续增长。

为切实解决“企业退出难”问题,深圳市市场监管局积极探索企业退出机制改革,便利商事主体顺利退出市场。

率先实施企业简易注销改革。2015年7月,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在全国率先实施企业简易注销改革,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放宽注销登记的材料、程序、申请方式等条件,所有简易注销通过全流程网上登记模式办理,无需提交纸质材料,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免费刊登注销公告,将网上公告时间由原来的45天压缩至20天。大力推进注销全程网上办。创新个体工商户注销智能审批,通过多部门数据共享,实时比对,实现系统自动审批,比对不通过的转为人工审批。2019年3月在龙岗区率先试点个体户注销智能审批,9月推广至全市。建立“企业注销一窗通”网上服务专区,打通市场监管、社保、住房公积金、海关等业务系统,实现“一次申报、信息共享、一网通办”,并增加了税务清税自助查询和银行预约销户功能。推行企业一般注销全流程网上办理,应用互联网思维,将清算组备案、登报公示改为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免费公告,使有限公司足不出户即可办理注销业务。

全国首创除名制和依职权注销。对登记住所无法联系、近两年未申报纳税的企业,登记机关可依法予以除名;企业除名后6个月内未办理注销登记的,登记机关可依职权注销;企业存在未清缴税务、债务的,债权人可通过司法渠道向原企业投资人主张权利。参考香港“不活动公司”制度,引入歇业制度。企业存续期间因疫情等原因暂时无法开展经营活动的,可向登记机关申请歇业,帮助企业渡过经济不活跃期,降低存续成本。

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多措并举,深化企业退出机制改革,使市场主体充分享受到改革红利,企业退出效率大大提高。经统计,2019年以来,深圳市共办理企业简易注销登记48,066笔,占企业注销业务总量的20.7%;通过智能审批成功办理个体户注销44,116户,占个体户注销总量的22%;协助市国资委办理国有僵尸企业出清180家,率先完成广东省国资委考核任务。

站在新起点,奔向新辉煌。深圳市市场监管局正在保障民生安全、优化营商环境、保护知识产权、规范市场竞争等方面敢闯敢试,不断完善、补足短板,创出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深圳“双区”建设贡献智慧,为全国市场监管改革创造更多“深圳经验”。

2021-11-18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先行先试为市场监管改革探索“深圳经验”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44766.htm 1 激发市场主体新活力 开创市场监管新局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