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莉
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对于拥有100名学生的教师来说,教育成功的最高期望值是100%,其中一名同学的成功仅占1%,一名学生的失败也占1%。1%似乎无足轻重,但对于学生父母来说,受教育成功的期望值是100%,失败也是100%。因此,教师绝不可放弃这1%。
发现闪光点
据老师反映,小豪(化名)各科成绩很少及格。了解此事后,我对他进行了细致观察,发现他上课时还能认真听讲,有时候思维反应也很敏捷,课堂作业在老师监管下还能勉强完成。但是他的家庭作业总是不能按时完成。在一次跟他的谈话中我了解到,其家长由于一心经营饭店而无暇照顾孩子,孩子经常独自一人在家。所以,小豪从小就没能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没兴趣。了解到问题原因后我经常跟他谈话,但小豪变化并不明显。在一堂道法课上,我带着同学们学习探讨国籍问题。其中,书上有一幅图,配文是“这是一个中国人,把自己的中国国籍变成了法国国籍。”说到这里,我发现小豪小脸憋得通红,用笔在书上不停地划,把改了国籍的华人脸划得面目全非。我告诉他,“即使我们在书上把他的脸划破,也不能改变他改国籍的事实。他改变国籍应该是以前的事,那时我们国家的发展确实不如有的国家。可是现在不一样了,尤其是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我们都为自己生在中国、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幸福和骄傲。为了能让更多人羡慕我们是中国人,我们就要努力学习,长大为祖国作贡献,让更多的人想加入中国国籍。”孩子听了之后很受鼓舞。之后的一次测验,很少及格的小豪考到了80分。
班里的后进生一般都是学习成绩差,成绩差的原因无外乎就是学习方法不好、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纪律差等。但是他们身上都有闪光点,改变他们决不是简单的批评,而是要在他们犯错的背后读懂他们的内心,抓住契机,适时适当进行教育。
与家长共同成长
对于后进生的转化有时仅仅依靠老师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争取家长大力配合,家校联手才能收到更好效果。通过与家长联系并得到家长的配合后,孩子们都会有明显改变,也得到了很多家长的认可。但是也不乏碰壁的时候。
小欣(化名)是班里的一个学困生,基础薄弱,接受新知识能力差,每次检测成绩都离及格线很远。这样的孩子更需要家校合作来改变,需要了解孩子以前的学习状况和在家学习状态后,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方案,让孩子的学习成绩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所以我约谈了她的妈妈,但是孩子妈妈态度并不是很友好,一开口说话就是满腔的怨气和责备。因为孩子很自卑,孩子妈妈一直在推卸责任,认为此次的谈话一定是以斥责她为主,所以就想先给老师一个下马威。我认为,要想让孩子进步就得从家长的心态入手,才能制定帮扶孩子具体可行的措施。谈话结束后,小欣妈妈的眼里、话语里满满的都是谢意。她明白,哪怕自己不能辅导孩子的学习,也会有其他方法能解决孩子问题,而不是束手无策。她表示,以后就要用不埋怨、不指责、不推卸责任的积极心态去和孩子一起迎接挑战。
巧用同伴积极影响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都会使用奖励机制,但总会发现班里的后进生对奖励无动于衷。当奖励对这些学生失效后怎么办?我认为,对这些学生在奖励上还要加码,不是增加奖励而是增加压力,把奖励由个人制改为小组制。所以我决定评比细则不变,只是要求每一小组集体完成才能得到一颗星。对于总是影响小组成绩的同学,小组可以开会表决开除他,对于被开除的同学要自己找到小组。刚开始几个同学并不以为然,在两周后他们被小组开除后很是沮丧。这时建议他们去说服自己小组的同学,向同学保证自己不再影响组内成绩,请同学同意自己回去。这样,他们真正感到了压力和事情的严重性,但这并不能马上让他们改正自己的问题,只是增加了他们进步的动力。在此之前,我私下与几个组长讲明情况,希望他们做好组员的工作,接纳这几个同学,并多督促多帮助这几个同学。这几个同学通过此次经历和在小组同学的帮助下,有了明显进步。
总有阳光照射不到的角落,好的方法也不能适合每一个学生。所以针对个别学生,我们的教育方法还要调整,合适的方法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我想,教育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培养最优秀的人,还在于培养天天有进步的人。
(作者单位:北京市大兴区第八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