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志斌 黎日帆
面对不断成长扩大的新兴领域,基层党组织如何强化在这一领域的组织力、引领力、服务力和凝聚力,实现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和影响覆盖,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近年来,坐拥“中国电子第一街”的深圳市福田区华强北街道,聚焦商圈党建特点,通过组织嵌入,围绕组织整合、商圈发展、党群服务和商圈治理,形成以商圈党委为核心的商圈有机共同体,有效整合商圈内的党组织、商户、企业、社会组织和群众,实现了党建发展与商圈繁荣良性互动。
汇聚力量、融通商圈,打造“组织共同体”
抓好城市党建,党的组织覆盖和党的工作覆盖是前提。华强北街道党工委组建华强北商圈党委,将2个党委和122个“两新”支部等各类党组织资源融合起来,完善上下贯通,合力打造党的组织共同体,形成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
构建“一核多元”商圈党委组织架构,设立委员和兼职委员,广泛吸纳商圈内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企业高管参与管理,充分利用党商社企群组织资源。建立党企联席会议机制、企业商户诉求响应机制,每月定期召开商圈党委会议。同时设立商事服务室,每周四晚由商圈党委班子成员轮流值守,收集商情民意。
推动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开展党建摸排、组织建设、引领服务“三同步”。组织开展“组织找党员、企业找党员、党员找组织”活动,对辖区企业的党组织、党员情况严格落实应建尽建要求,实现5类大型企业党组织覆盖率100%,单独组建党组织52个,联合组建党组织46个,覆盖企业236家。
推动商圈党建“破圈出圈”,强化党组织的横向沟通联络。在巩固加强“圈内”社会组织党组织互联互动的同时,积极“破圈”“出圈”,与深圳市新兴战略产业类行业协会联合委员会等党组织“联学联建”,着力在主题党日、学习交流、调查研究等方面互联互通,实现组织联动、党员联管、活动联抓、资源联用、服务联办的区域大党建工作格局。
组织引领、繁荣商圈,打造“发展共同体”
抓好商圈党建工作,归根结底要落实到推动商圈繁荣和服务经济发展上。商圈党委致力构建“发展共同体”,吸纳商圈主体共同参与营商环境优化,先后打造全国首个5G生活体验街区、广东首批省级示范特色步行街、深圳十大特色文化街区等,带领商圈企业转型升级。
创新驱动引领发展,企业转型“有力量”。商圈党委瞄准“新基建、新消费、新制造、新科技”领域,推出创新发展行动方案和产业空间供给侧改革,全力推动商圈重大项目建设,为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在梳理低成本产业空间的基础上,引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科技与终端装备等“智能+”新兴产业领域的优质企业,加快高端产业集聚。同时,探索电子企业总部新模式,新增电子类“四上企业”20家,推动综合市场转型为电子类专业市场,打造华强电子超级总部。
创新优化服务举措,营商环境“有温度”。完成主街外立面改造、景观照明提升工程,举办华强北文化消费节、华强北科技艺术节、华强北电竞动漫嘉年华等活动,组织策划夜间活动、创新引进新型业态、激活消费潜力等,推动华强北商圈夜间经济蓬勃发展。
精准服务排忧解难,企业发展“有感觉”。出台《华强北街道企业服务方案》等方案,全面开展企业走访、政策宣讲、“一对一”管家式服务、24小时热线和邮箱等25项行动,做细做实做好企业服务工作。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商圈党委创新提出“三到”服务,推出帐篷交易、专家问诊、一场一策等措施,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重要贡献。
服务党群、服务商圈,打造“服务共同体”
华强北商圈党委着力建设“服务共同体”,从商圈企业商户党员的诉求出发,打造服务阵地,连接红色家园,举办创客沙龙和研修课程,紧紧将党员群众团结在党委周围。
以活动阵地建设为基础,打造服务党员群众的开放共享空间。在商圈党群服务中心设有驻点联系室、商事服务室等八大功能室,免费向党员群众开放。共接受场所预约6000余次,服务党员群众3万余人,接待全国各地参观学习团体362批次、5000多人。
以开展服务为牵引,打造联结商圈党组织的红色家园。打造五星级党建、“湾·创·服”综合平台党建、“一领·二建·三平台·四服务”党建等工作模式,整合各方资源,打造标准统一、功能齐全的服务阵地,让辖区企业员工在共治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其中,“党建引领、5G助力支教”平台和全市首个“司机之家”爱心平台,已成为商圈最亮眼的创新式党建品牌。
以人才队伍建设为依托,打造党员群众服务的支撑平台。商圈党委根据党员年轻化、素质高的特点,组织华强北商学院开发《华强北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等课程,将新时代人才培养与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相结合,量身打造公益性课堂,面向商圈22万从业人员免费滚动办班,为打造“创新创业高地”提供人才支撑。
群策群力、善治商圈,打造“治理共同体”
加强基层治理,根本在于通过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实现党的领导与群众参与的有机结合。为构建“治理共同体”,华强北商圈党委先后出台《商圈党委会议制度》等30余项制度,推动商圈内党组织、社会组织和企业商家协同治理,共同服务企业商户和顾客。
党建引领+依法治理,增强商圈治理效力。商圈党委引导商圈企业、商户主动作为承担社会责任,将周边非机动车停放秩序纳入“门前三包”监管范围。创新建立夜间值班行走制,成立4支党员先锋队,党员干部化身“交通安全劝导员”,开展“行走华强北”行动,劝阻和制止道路交通违法行为5万余宗,实现全民共治共管共享。
党建引领+文化服务,增强商圈治理内涵。党委搭台、商家唱戏、群众参与,商圈每年组织开展醒狮贺新春、华强北好声音、华强北科技艺术节、高雅艺术进社区、“一带一路”创意集市等近100场富有商圈特色的文化活动,持续扩大“中国电子第一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通过拍摄《解码华强北》《红色力量》等宣传片,让华强北党建形象更鲜明地“立起来”。
党建引领+平安建设,增强商圈治理效能。组织党员志愿者参与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发挥党员在调解矛盾纠纷中的作用,筑起化解矛盾纠纷第一道防线。“5·18”赛格楼宇振动事件发生后,商圈党委动员党员干部参与人员疏散、商户安置、疫情防控、综治维稳及后勤保障等工作,形成党委坚强领导、靠前指挥,支部冲锋陷阵、攻坚克难,党员坚守一线、连续作战的生动场面,为妥善处置事件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