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帝
前言
在新媒体兴起的时代,美国是出版强国,传统媒体依然无法摆脱低迷的经营状况。近年来,美国关闭的日报总数有所增加,许多报业经营不景气。以往美国销量排名靠前的时报也被迫裁员。在新媒体盛行的时代,专业的新闻记者的正常生活也无法得到保障,解决此问题刻不容缓。同时,如今已经进入“全民摄影”时期,每个人随身携带的电子产品都能满足拍摄的需求。在资源稀缺的时代,相机基本上是记者工作的必备用品,是其身份的代表。现在,这条与普通人的区别线,似乎受到了新媒体极大的冲击。
新媒体背景下专业新闻摄影记者的发展现状
专业摄影记者大量裁员,就业形势严峻
近年来,新媒体的发展趋势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很多传统媒体都遇到了广告商被挖走、读者减少等情况。据相关调查表明,2014年《纽约每日新闻》大量裁减员工,其中就有五名摄影记者被裁退。更受人们关注的是在这些被裁退的人中还包括年龄超过50岁的大卫·汉斯。他做了27年的新闻记者,且在报道“9·11事件”时遇到突发情况腿部受伤。在2013年,芝加哥一所较为有名的报社也进行了大量裁员,被裁掉人员的数量达到了28名。其中,获得普利策奖的罗伯特也没能幸免。
此外,中国记者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由于现在传统媒体市场存在的竞争关系较为激烈,传统媒体对人员做了极大的调整,对新闻记者的需求量也大大减少。很多有着多年纪实摄影工作经验的记者纷纷离职或投身其他领域,更不用说近些年选择新闻摄影类专业的大学生了。
摄影记者面临着创作和资金的问题
一些国际知名摄影大赛设立了长期项目奖。因为一套好新闻报道摄影图片或者一个好新闻专题拍摄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即使它不是一个图片组或一个话题。讲座拍摄时,新闻记者也必须尽可能保留好新闻报道摄影图片,以便现场纪实摄影。如今,常用的传统媒体要与互联网媒体市场竞争,存在“等不起”的情况。
新闻摄影也必须有足够的财力来保障其正常运行。一方面,相机设备及其机械是纪实摄影中非常特殊且至关重要的部分。比如,在体育摄影中,照片的质量与拍摄设备的质量存在较大的关系。在举世瞩目的体育盛会中,并不是所有的新闻记者都能拥有好的拍摄条件。他们必须拥有专业的超远距离摄像头才能拍摄清晰的即时照片。另一方面,新闻记者到去外面拍摄新闻照片时也需要一定的资金保障。比如,2015年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在发生这个事件后,很多群众都想第一时间掌握爆炸区的情况,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立即蜂拥而至。相对于新闻记者而言,如果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就能够立刻拍摄出现场照片进行发布一手新闻。
然而,近年来,传统媒体的资金相对来说是较为缺乏,仅在广告及其版面设计和推广上花费大量费用。因此,摄影部门的资金就被分割出去了一部分。还有一些资金相对不足的报刊由于自身条件不足,无法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这也导致无法对突发事件现场进行及时拍摄。
职业摄影记者与“全民摄影”的博弈
新华社副总编王瑶在接受相关采访时,根据当前社会新闻记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个问题:“在这个每个人都能拍照的时代,专业的摄影记者应怎么适应社会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多的让人眼花缭乱,各种媒体也是蓬勃发展,很多的人都能够利用自己的便捷设备拍摄照片,这也让新闻摄影记者与普通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相应的新闻摄影记者的身份也逐渐淡化。
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人都在“拍摄”,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记者。新闻记者获取独家代理新闻图片越来越难。比如前几年,一些街头突发新闻的图片都是由普通大众拍摄。
由于新媒体技术及新媒体平台的进步,新闻记者的身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更何况,如今,人们对新闻的阅读需求更倾向于碎片化,作为一个技术专业的新闻记者,必须花大量时间拍照、选照片,从这方面来看他们难以达到普通人即拍即传的时效性。
新媒体环境下专业新闻摄影记者的转变方向
提高业务素养,强化作品风格
新闻摄影记者同其他拍摄人员存在区别的地方就是其必须对新闻工作有一定程度的认识。虽然现阶段很多人都可以拍摄照片,但如果想要成为一名技术水平较高且专业素质过硬的摄影工作者,必须具备全方位多层次的把握照片实效的能力。当遇到突发事件时,很多普通记者简单地拍摄一些照片后就会撤离,但是,如果想要了解事件的后续进展,还是需要对相关的人员进行近距离的跟踪报道。
同时,专业新闻记者拍摄的新闻图片必须加强自身的设计风格。只有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才算是好的新闻报道摄影图片。例如,中国著名新闻记者贺延光拍摄的《小平,您好!》,到目前为止仍广受好评。
贺延光在接受相关采访时说道:“好的作品应该能够深入读者的神经,能够触动公众。”
与时俱进,向全能型新闻摄影记者转型
传统媒体时代,新闻报道和摄影部门职责分工复杂,造成过度消耗专业人才。王瑶提出摄影记者与编辑共同培养的想法。这样做能够很好地简化工作人员,且还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他们的专业技能,使其能够多方面融合,成为专业素质高的摄影记者。
新闻记者在拍摄新闻图片时,要选择自己的视角。这就要求记者的逻辑思维需要更敏锐,所涉及的范围也需要更广泛。
抓住好新媒体下图片产业发展的机遇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专业记者,掌握照片发展趋势的关键环节,可以为自己打造良好的发展前景。如今,受众要求内容和方式融合度较高的新闻图片。作为整个图片产业链中比较核心的一个步骤,新闻记者应该能够为新闻媒体提供高质量的新闻报道图片。所以,新闻记者应该帮助新闻媒体创建独家图片库。
处于不同区域的新闻媒体工作者在创建图片库时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新闻记者李赫表示,新闻图片应当与当地情况紧密相连。下一步,照片的使用将不再局限于某些地区,而是被应用在全国各地甚至全球。带有地方特点的图片具有很大的传播价值和科研使用价值。因此,新闻记者在创建图片库时应充分利用好这一点。
总结
未来拍摄服务平台的发展趋势可能更注重宣传者与观众的双重互动,更注重大量人的参与。专业的记者不仅要看到当前的发展趋势,还要意识到新媒体给该领域记者带来的考验和机遇,掌握新时代的关键环节,运用发展的逻辑思维,努力成为专业素质较高的新闻摄影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