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视窗

强化城市安全风险防控 推进智慧韧性安全城市建设

□ 岳昌勇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功能和规模不断扩大,城市运行系统日益复杂,安全风险不断增大。近年来,四川省都江堰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全面助推提升城市安全保障水平,切实织密织牢城市安全保障网,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智慧韧性安全城市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工作举措及成效

强化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十四五”都江堰市城市安全风险防范研究,推进“六大行动”和“11大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工作,实施应急管理信息平台、自然灾害防御治理、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等8项重点工程建设。构建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一张图”,对10个重点行业领域和4条城市生命线行业开展安全风险评估。

强化信息研判。坚持定期发布安全风险防范预警提示,通报和总结省内外安全事件的基本情况和经验教训,并根据事故特点针对性提出防范措施建议,将安全风险防范立足于防、着眼于治。全市上半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1人,目标考核进度11.11%,在成都市23个区(市)县中排名“双第一”。

强化安全排查。坚持“把源头治理挺在风险前面、把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理念,通过开展城乡消防安全“大检查、大整治、大提升”专项行动等各类针对性的专项整治行动,紧盯重点行业领域,聚焦主要风险,开展排查治理工作,确保主责单位隐患动态清零。

强化应急演练。围绕都江堰市风险隐患整治工作,完成区域应急救援资源力量摸底,开展综合应急演练和多元化救援力量共训共练,截至目前,全市已组建各类应急救援队伍159支,救援人员5862人,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开展应急演练100余次。

推进城市安全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

预测预警存在短板。受技术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很多重大自然灾害的预测预警还很难做到精准化,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预测预警。如: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预测预警主要依靠灾害巡查和天气预报,雨季和汛期时,相关部门会发布地灾预警,其他时候依靠专业仪器也难以有效预测。

城市安全发展协同联动机制不够健全。城市安全涵盖城市自身安全、基础设施安全、人类居住安全,这三方面涉及城市建筑的安全问题、供气供暖等基础设施保障、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大型群众文化聚集活动安全、网络舆情安全等城市风险点,涉及单位较多,牵涉范围广泛且复杂,部门间标准存在不同,数据畅通性仍待增加。

应急救援能力仍待加强。按照《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评价细则(2019版)》,“城市应急救援队伍”包括城市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城市专业化应急救援队伍、社会救援力量、企业应急救援四个方面。以都江堰市为例,目前应急救援主要依靠消防救援大队(城市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都安应急救援队(城市专业化应急救援队伍)以及蓝天救援队、岷江救援队等社会救援力量,但大部分社会救援队伍和企业救援力量救援能力不足、应急装备设备短缺的问题较为突出。

推进城市安全发展工作的意见建议

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化建设,大力扶植安全和应急产业,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在应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提高重大风险管控智能化水平;积极组织协调多学科、多部门、多领域的灾害考察、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促进安全和应急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助推安全和应急产业高质量发展。

建立城市安全发展协同联动机制。把城市安全发展纳入安全生产工作巡查和考核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能作用,加强规律性研究,形成工作合力。鼓励引导社会化服务机构、公益组织和志愿者参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完善信息公开、举报奖励等制度,维护人民群众对城市安全发展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提升应急管理和救援能力。加强各类专业化应急救援基地和队伍建设,尤其是加强危险化学品相对集中区域的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建立完善日常应急救援技术服务制度,不具备单独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中小型企业要与相邻有关专业救援队伍签订救援服务协议,或者联合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作者系都江堰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

2021-10-27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44116.htm 1 强化城市安全风险防控 推进智慧韧性安全城市建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