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视窗

指尖飞舞 以柔克刚

——记理筋术传承人杨利军

杨利军 原名杨波,1963年生,祖籍四川,现居重庆。从事推拿按摩35年,现为康复理疗医师、健康营养保健调理师,并被中国中医药养生联盟评为“中国中医药养生专家”。

□ 金 刚

以推拿按摩治疗跌打损伤,在中医药发展史上颇有溯源。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因寒冷或撞击跌损等引起肢体麻木疼痛时,往往会无意识地按揉不适部位以减轻伤痛,久而久之,这种自发的本能行为便逐渐发展成为自觉的医疗行为。此后,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推拿按摩依据手法不同,开始发展成为不同派系。其中,有一个推拿按摩的流派,技艺源自清代宫廷,名为“宫廷理筋术”。随后,这项技艺在民间流传开来,来自重庆的杨利军正是这项技艺的传承人之一。

承袭先辈 精益求精

走进位于重庆市丰都县的“杨波康复理疗中心”,杨利军大夫正为前来治疗颈椎炎的患者进行推拿按摩。只见患者坐在前面的凳子上,杨利军在后面举起结实有力的双手,在患者颈椎处灵活变化出推、拿、按、摩、揉、搓等一系列手法,指尖过处,技艺如行云流水,刚柔相济,挥洒自如。

利用工作闲余,杨利军向笔者介绍了“宫廷理筋术”的渊源。这项技艺曾出自清宫廷上驷院绰班处。“绰班处”蒙古语里是正骨的意思,即专治跌打损伤的门诊部。历经数代御医的经验积累,他们开创了一套名为“宫廷理筋术”的按摩手法。此后,绰班处御医夏锡武和文佩亭先生将理筋学术思想和手法传于后世。杨氏前辈在此基础上刻苦钻研学习理筋术,遵循七分手法三分药、治筋喜柔不喜刚的思想,借前人之鉴,终有了自己的一套治疗体系,为杨氏后辈留下了宝贵的治疗经验。

1986年,跟随杨家前辈苦习理筋术多年的杨利军在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开设了自己的第一家推拿正骨按摩店。13年后,决定在重庆定居的杨利军,在当地又重新开设了一家“杨波康复理疗中心”。经过数十年的临床经验与岁月沉淀,杨利军继承了先人的体系疗法,并完善了更适合当下疾病的治疗方式。在整个推拿过程中,医者手劲轻巧柔和,但轻而不浮,力量向里渗透,使患者局部产生酸、麻、胀、热、串的感觉,但法之所施,患者并不觉其苦。

因人而异 对症下药

“所谓理筋,主要治的是软组织损伤。相对于一般推拿技术,宫廷理筋术讲求专病专治,每种病都有独特的治疗手法,而且手法因人而异,并不是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杨利军说。

从医多年,对待每一位患者,杨利军都会与其亲切沟通,详细询问患者病症、身体基本情况,以及病史,从而精准判断问题所在,对症下药。而在为每一位患者诊治完成时,他都会详细讲解病机与治则,根据“筋喜柔不喜刚”的观念,在施治中强调顺其生理特性,以柔治刚,切实为广受疼痛折磨的群众朋友化除疼痛。

但杨利军也表示,“无论医生的技艺多么高超,患者一定要牢记治和养相结合的原则,平时培养正确的姿势和习惯,注意自我功能锻炼,这样才能收到持久的功效。”

2021-10-27 ——记理筋术传承人杨利军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44115.htm 1 指尖飞舞 以柔克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