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信之镜

“信任危机”频发 且看各国如何治理虚假信息

□ 孟佳惠 鲁 哲

出生在美国爱荷华州、现年37岁的弗朗西斯·豪根(Frances Haugen)曾经担任社交媒体巨头脸书的产品经理。离职前一天,她在公司内网输入信息:“我爱脸书,我想救它。”

2021年10月5日,豪根出现在美国国会参议院的听证会上,公开指出脸书产品存在危害儿童、放大偏见、鼓励两极化等问题,“这个平台想让你们相信,要想和所爱之人保持沟通,就要牺牲个人隐私;如果想要跟老友分享孩子的有趣照片,就必须容忍虚假信息。”

“作为影响力极大的社交媒体平台,脸书辩称‘不对信息的对错负责’,这本身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言论。”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陈沛芹指出,脸书的虚假信息泛滥、极端内容横行也暴露出当今互联网的“信息病态”。

事实上,打击网络虚假信息,各国都在尽力而为之。

美国:虚假评论招致罚款

“Fake News!”——这是美国前任领导人特朗普的一句口头禅,但它也不幸成为当下美国社会的一个写照。美国公共卫生局局长维韦克·穆尔蒂表示:“不实信息对我们公众的健康构成迫在眉睫的潜在威胁。”

据外媒报道,10月16日,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表示,他们正在打击企业利用虚假评论和其他误导性信息在社交媒体上推广产品和服务的“欺诈行为”,并警告数百家公司,如果他们利用虚假评论欺骗消费者,将面临巨额罚款。FTC在声明中称:“社交媒体的崛起模糊了真实内容和广告之间的界限,导致整个市场上欺骗性评论激增。”

美国消费者保护局局长塞缪尔·莱文(Samuel Levine)表示:“虚假评论和其他形式的欺骗性评论欺骗了消费者,并伤害了诚实的企业。如果广告商从事这些欺骗行为,他们将付出代价。”

据悉,收到通知的公司都是美国知名企业,包括大公司、大零售商和消费品公司,以及主要的广告商和广告代理公司。有资料显示,这些公司主要包括科技巨头亚马逊、苹果、脸书、谷歌及其YouTube视频服务,以及AT&T和康卡斯特等互联网服务提供商。

德国:依法严惩毫不手软

作为全球首家立法打击社交媒体假新闻的国家,德国在假新闻乃至于社交媒体的综合治理方面成绩斐然。德国司法部长海蔻·马斯(Heiko Maas)在一份电子邮件声明中称:“当一个社交平台被滥用传播仇恨犯罪和虚假新闻时,该平台的提供商就要为此承担责任。”

作为被德国司法部多次约谈的重点观察对象,社交网站脸书、推特均已推出升级版的“24小时在线举报机制”。以脸书为例,用户第一步必须输入真实姓名,上传违反社交网络社区准则的内容、链接及截图等;第二步,用户需在根据《网络执行法》定义的“涉及仇恨性、煽动性言论,侮辱、诽谤、威胁、虚假信息,恐怖主义犯罪和儿童色情等”违法内容列表中,勾选出所有相关项;最后,用户必须做出诚信承诺,并提交电子签名。举报提交后,脸书聘请的第三方事实核查机构随后开启快速调查。马斯坦言,“很遗憾,社交网络没有很好地履行自己的义务,我们必须施加更多压力。”

一直以来,德国都有对网络监管“严苛”的名声,针对网络谣言的治理,在《刑法典》《民法典》《信息自由法》《公共秩序法》《信息自由和传播服务法》等多部法律法规中都可以找到相关条款。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在马斯的呼吁下,德国司法部专门成立工作组,邀请社交网络平台代表、专家和非政府组织成员加入,于2015年起陆续颁发打击网络仇外、虚假等非法信息的各项条例,并于2017年4月推动通过了《社交媒体管理法》。该法案的推出,也说明德国对网络违法言论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比如从此前的追究违法个人刑事责任到处罚平台监管不力,从过去数百欧元的罚款到现在最高可被处罚5000万欧元。

英国:成立小组严厉打击

虚假信息和虚假新闻是当前网络社会的主要弊端之一,互联网无处不在的连通性将欺骗性信息直接传送至人们手中。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该现象尤为猖獗。

在英国的社交媒体上曾广泛流传着对新冠疫苗的错误说法,以及避免使用冷食或不吃辛辣食物可以帮助防止新冠肺炎病毒传播的“谣言”。对此,英国政府表示,这些虚假或操纵的信息“出于造成伤害的目的,或出于政治、个人或经济利益的目的。”

针对新冠肺炎病毒传播的网络不实消息,英国政府宣布了新的措施,以打击虚假信息的传播,其中包括成立专门处理错误信息的专业部门。该部门由英国的内阁办公室直接管辖,致力研究出如何应对互联网上的“虚假信息”及操纵网络钓鱼诈骗的骗子。

“我们正在与社交媒体公司合作并向其施压,要求相关公司采取进一步行动,遏制可能导致生命损失的信息和谣言的传播。”英国文化部长奥利弗·道登(Oliver Dowden)表示,目前,该部门已经查明数百起涉及“虚假信息”的事件,致力通过在社交媒体进行反驳余澄清,勒令平台删除内容,并通过发布真实消息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欧盟:政策规范联合打击

近年来,在社交媒体发展迅猛,为人们提供便捷的交流平台,但极端言论和虚假信息却充斥其中。过去,欧盟对于社交媒体的监管主要依靠政策规范。2017年9月,欧盟委员会针对社交媒体公布了自我管理指导原则,加强对恐怖主义、种族主义、煽动暴力仇恨等不当内容的把关,要求在线平台积极预防、监测及移除仇恨、暴力及恐怖主义相关内容,如果自我把关不力,欧盟将立法强制执行。

2018年,欧盟委员会发布了《反对虚假信息行为准则》,要求谷歌、脸书等互联网平台加大反虚假信息力度,尤其是减少对虚假信息的财务激励。旨在进一步加强互联网企业对平台内容的自我审查,从源头打击网络谣言。这是全球首个行业内自愿通过自我监管来打击虚假信息的倡议。谷歌、脸书、推特等主要互联网平台先后签约加入准则。

“虚假信息不能继续成为获得收益的来源。”欧盟委员会分管内部市场的委员蒂埃里·布雷东表示,“欧盟希望互联网平台、整个广告生态系统和事实核查人员都做出更强有力的承诺。”

随着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欧盟的关注焦点则转移到了打击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的虚假信息。目前,欧盟委员会已经重新启用了其与脸书、谷歌、微软和推特共同创建的快速警报系统,以确保这项打击涉疫虚假信息的措施能够迅速共享给欧盟的各国政府。欧盟委员会副主席薇拉·乔罗娃(Vera Jourova)说道,“仇恨言论有可能煽动暴力活动,虚假信息也是如此,尽管它没那么明目张胆。”

2020年7月,欧盟发布《视听媒体服务指令》修正案指导方针,进一步净化欧盟的网络环境。根据修正案,社交媒体首次被纳入监管范围,意味着欧盟对社交媒体的监管力度明显加强。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言论自由也有边界。社交媒体行业自律固然重要,但立法规制不可或缺。“欧盟动态”网站认为,《视听媒体服务指令》修正案填补了社交媒体的监管漏洞,有利于打击极端言论和虚假信息的传播。

2021-10-22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43998.htm 1 “信任危机”频发 且看各国如何治理虚假信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