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视野

开展整治提升行动 提高基层治理水平

长阳镇“我来办”工作站授牌仪式

北京四中长阳分校

养老中心和长阳公园

首创奥特莱斯夜景

鸟瞰长阳风貌图

消费领域纠纷调解协议“一站式”司法确认机制运行情况新闻通报会

房山法院多元解纷诉调对接中心

长阳镇城市综合管理指挥中心

北京市房山区长阳镇以建设“宜居、精治、繁荣、智慧、和谐长阳”为工作目标,持续补短板、惠民生、促升级,整治提升取得新进展,“接诉即办”受理响应率、解决率、满意率分别为96.97%、88.97%、92.26%

房山区长阳镇位于北京西南,与丰台区、大兴区交界,是房山距离北京城区最近的乡镇,是承接中心城区适宜功能、服务保障首都功能的重点地区。镇域面积91.37平方公里,辖36个行政村、48个社区。自2009年以来,长阳镇全面开启新型城市化建设道路,27个村实现拆迁腾退。同时,承接了西城区、石景山区近3万人。十年间,长阳人口规模由3万多人增加到26万人,峰值期人口超30万人。

2019年,长阳镇市民诉求量持续居高不下,曾被列为“治理类街乡镇”。围绕落实市领导调研指示精神,房山成立区级工作专班,迅速开展长阳整治提升行动,以建设“宜居、精治、繁荣、智慧、和谐长阳”为工作目标,持续补短板、惠民生、促升级,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市管理等各方面工作,全力以赴推动长阳整治提升取得新进展新变化新面貌。

强化源头治理

诉求在基层解决

房山区在总结以往诉源治理改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长阳镇域面积广、外来人口多、各类矛盾多等特点,在长阳建成启用5000多平方米的多元解纷诉调对接中心,房山法院、房山检察院、房山司法局、市场监管局专人入驻,推动多元调解中心、诉调对接中心、检察服务e站集中办公,打造集约高效、多元解纷、当天即可完成司法确认的机制平台,为群众提供低成本、多途径的纠纷解决渠道,推动矛盾在源头化解、诉求在基层解决。

整合矛盾化解资源,实现“一站式”解纷。中心设立劳动争议、建设工程、家事等26个调解室,设置14个速裁法庭,引入自助立案、远程调解等信息化设备,确保司法服务“不打烊”、多元解纷“不掉线”,为群众提供更精准高效、智慧开放的诉讼服务。中心引进了辖区非诉解纷力量,最大限度推动矛盾纠纷通过和解、调解、仲裁、公证等非诉渠道解决;整合了人民法院诉前调解、速裁团队的力量,形成了完整的非诉解纷机制化解、诉前多元调解、立案、速裁快审的“一站式”解纷链条。截至6月底,共处理矛盾纠纷2529件。其中,非诉化解455件,立案阶段调解724件,速裁快审1350件。

完善司法确认机制,提升调解公信力。中心强化诉讼与非诉调解在程序安排、效力确认、司法监督等方面的有机衔接,保障和促进调解协议全面履行。对于调解成功的案件,向当事人开通司法确认便捷通道,案件当事人的司法确认申请可直达指导法官,审查受理和司法确认一并办理,即时出具确认裁定。房山法院和区司法局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接,建立了消费领域纠纷调解协议“一站式”司法确认机制,完成了全国首例行政调解协议“一站式”司法确认。

依托12368平台,打通诉源治理“最后一公里”。依托12368诉讼服务热线,积极落实党建引领“吹哨报到”工作机制。在房山区委统筹协调下,围绕各级党委、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基层自治组织或调解组织的解纷需求,立足12368诉讼服务热线,由接线员以工单形式通知属地人民法庭,为群众提供解纷服务,让正义提速、为百姓解忧。

坚持问题导向

全面强化“未诉先办”

长阳镇对标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及房山分区规划,认真梳理该地区9方面62个具体问题,编制完成了《房山区长阳镇整治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制定了两本台账:一本是历史遗留问题台账;一本是接诉即办高频问题台账,主要是“三类一重点”高频诉求,即物业管理类、停车管理类及街头游商类诉求和碧桂园重点地区诉求。围绕具体问题,长阳镇重点在三方面发力。

坚持党建引领,全力提升共建共治水平。2020年,长阳镇实现了党组织、社区组织全域覆盖,引导物业企业、物管会建立56个党组织,成立党建协调委员会。同时,建立了22个片区、72个服务站、2160个网格,完善有人巡查、有人报告、有人负责、有人解决、有人督查的“五有”工作机制,形成了条块结合、多网融合的管理模式。今年,网格员主动发现解决问题4.18万件,解决量同比去年增加一倍。

建立接诉即办工作站,坚决做到“有一办一”。在社区(村)成立接诉即办工作站,让群众在家门口解决诉求。完善快速响应机制,对涉及“两小时至八小时”内需要反馈的诉求问题,由包片、分管领导“接诉即办、一管到底”。同时,运用统计数据对群众诉求分类梳理,分级确定办理时限,涉及水电气热等基本生活保障诉求实现24小时内处置。完善快速解决机制,对需要联合解决的疑难问题,要求各社区(村)与职能科室紧密协作,开展联合整治。对群众反映的诉求实行职能科室和社区(村)双派单、双办理机制。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每月针对各科室、社区(村)承办“接诉即办”的响应率、解决率、满意率进行重点考核。2021年受理市12345中心直派工单12,457件,已办结12,213件,办理中244件,响应率、解决率、满意率分别为96.97%、88.97%、92.26%。

建立“我来办”工作站,全面强化“未诉先办”。在各社区(村)成立84个“我来办”工作站,设立工作专员、公开手机电话,向群众承诺“您来提、我来办”,引导群众有事直接找社区(村)。比如,在各社区楼门设立“意见箱”,在居委会、村委会设立专职座席,接到群众诉求后,第一时间建立台账,并在5天内给予答复,难度较大的上报接诉即办中心“吹哨”处理。比如,针对市、区两级信访人,“我来办”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做好安抚工作,确保人员、时间、效果“三落实”。目前,通过“我来办”工作站解决问题9333件。

紧盯民生诉求

补短板促升级

随着整治提升行动计划深入实施,长阳镇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职住平衡等短板正在加快补齐,在降低群众诉求上起到了重要作用。统计显示,整治提升行动计划中,35个项目已经完成17项、在建8项、年内开工10项;4项治理类任务已完成3个。

在市政交通配套上加快建设。日前,阜盛东街、阜盛西街提升工程已完工,京雄高速、京良路西段正在加紧建设,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长阳站正在推进前期工作。

优质教育资源加快引进。高佃三村经适房配套幼儿园、首师大附中实验学校、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房山分校完成建设;清华附中、黄小分校、育才分校等名校已意向落户。

生态环境面貌加快提升。以建设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大力推进永定河绿色生态廊道建设,改造完成“一廊两翼”城市精品慢行系统;将商业区、生活区、公园广场串联起来,打造“一走到底、一骑尽兴、接驳顺畅、快慢自如”的绿色精品慢行系统。目前,长阳镇森林覆盖率达到36.91%,建成区的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1.96%。

新兴产业加快成长。加快智慧广电等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推进小微科创企业孵化,上半年园区新引进企业247家。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加快融入,奥特莱斯全年营业额预计达到40亿元。北京市商务局发布的《北京市商圈活力研究报告》显示,长阳位居全市第四。在全区建设运营第一个村集体还建商业体金泰广场。积极培育房车展、音乐节等文化产业发展,全力树立长阳文体休闲品牌。

(本版文图由北京市房山区委改革办提供)

2021-09-30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43483.htm 1 开展整治提升行动 提高基层治理水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