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 鑫 孙 涛 霍 然
近日,湖北省政府决定,对2020年落实省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的地方予以督查激励,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奖励支持。十堰市在工业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进较快、效果较好的4个地市中位列第一。
近年来,十堰市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要求,持续深化工业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以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主动对标一流标杆,学习借鉴上海、浙江、深圳等先进地区,做实“加减乘除”文章,致力打造工改“十堰品牌”,促成企业尽快投产经营,让改革红利直达市场主体。
做“加法” 服务体验再升级
“项目代办工作人员太贴心了,原来需要我们跑各个部门办理的相关手续,现在全权委托给张湾区帮办代办人员,只需要提供所需资料,剩下的事情就可以放心交给他们办理,由他们替我们跑,代我们办,我们在家等着拿证就行了,为我们省时又省力,留给我们企业更多的时间用来生产经营。”十堰百兴消毒制品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曾华锦这样表示。总投资5000万元、占地面积9300平方米的十堰百兴液体消毒剂(净化)项目,经代办人员全程代办,在不到一个月时间该公司已经取得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红线图、规划方案审定通知书,办理了质量安全监督和施工许可等相关手续,可以动工建设,真正地做到“保姆式服务”。
全市组建了1922人的帮办代办服务队伍,真正把服务意识刻在脑海、融入血脉、注入灵魂。大力弘扬“店小二”精神,以企业评价为第一评价,以市场主体感受为第一感受,宁可自己麻烦和辛苦,也要让市场主体和群众方便,让服务对象从政务服务中感受到营商环境的变化。开展了“首席服务官”“土保姆”等服务活动,从政策落实、规划审批、项目落地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以政务效率换取发展效率。今年以来,全程服务东风智能装备产业园等项目121个,服务企业200余家。从项目立项、建设工程规划、施工许可到项目竣工验收开展各类帮办代办服务1700余次,涉及项目总投资超过65亿元。
做“减法” 工作流程再优化
“只需要提供身份证明材料和手机号码吗?”在市民服务中心市水务公司服务窗口咨询的梁先生向工作人员求证。“是的,公司稍后会安排员工为您提供上门服务,根据实际情况指导您完成供水申报的。”窗口工作人员一边熟练地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上传梁先生的信息和需求,一边耐心回复。如果具备通水条件,水务公司将在1个工作日内受理,3个工作日内将施工协议发送给梁先生。十堰市搭建水电气报装系统,规范报装标准,凡能通过大数据调阅的申报材料一律取消,为企业申报材料“减负”。目前,非居民用水、用气报装申请材料都压缩至1项资料,并可通过电话预约、微信公众号、湖北政务网、线下营业厅等多种方式进行用水、用气申报,已实现市政公用报装“不见面”服务。
十堰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市政府制定的优化营商环境“一号工程”任务清单,聚焦市场主体反映的突出问题,创新工作方法,优化工作流程,最大限度为群众“解绊”、为企业“松绑”。改革以来取消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图审查等8个事项,将工业项目土地、规划、人防、抗震等6个事项下放至区级,合并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手续等29个事项,转变规划设计条件审查等1项为政府内部协作,调整节能评估等17个环节办理时序。审批事项由改革前的81项精简整合为38项,减幅53.1%;全流程申请材料由改革前的407项减少为69项,减幅83%;审批总时限减幅80%以上。
做“乘法” 部门协同再加强
8月27日,在十堰市茅箭区政务服务大厅,湖北山鼎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叶总同时拿到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标准地方案审定通知书、不动产初始登记证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此“五证”系茅箭区住建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茅箭分局、茅箭区行政审批局当天办结。这是十堰市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以来,学习上海等地“五证同发”经验,确保项目“拿地即开工”的阶段性成果。
十堰市创新审批服务模式,通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一事联办”,开展跨部门协同,放大乘数效应,打造服务效能“倍增器”。全程代办、靠前服务,为企业争取时间,跑出了项目审批“加速度”。在土地挂牌出让和成交公示期40天内,相关部门提前开展各阶段审查、审核、调查等工作,使企业能够在拿地的同时,实现“五证同发”。带方案出让用地类工程建设项目从项目立项到施工许可阶段审批时限得到进一步缩减,从原来的13天缩短至1天办结,真正为企业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做“除法” 堵点痛点再消除
“以前跑30多趟,腿都快跑断了,现在跑一次就能解决问题,真是没想到!”当十堰市杜森工贸有限公司负责人拿到联合验收意见书那一刻,从心底体会到了“十堰审批速度”。“以前是各个部门分头来验收,整个项目验收通过,起码要四五十天才能拿证,现在通过联合验收拿证,我们只用了4天时间。”4月15日,在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务服务大厅内,十堰市杜森工贸有限公司法人杜玉丹领取到了一张联合验收结果告知单。通过扫描告知单上的二维码,杜玉丹收到了涉及经开区建设局、行政审批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综合执法局、建工站等多个验收部门联合验收后核发的规划、土地、消防,竣工备案等多项验收文书。
竣工验收是建成项目投入使用开展经营前的最后一道关,是确保项目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的关键一环。十堰市依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不断强化流程再造,针对改革中的堵点痛点做好“除法”文章,致力打造联合验收“最佳体验地区”。各级政务服务大厅专门设置了“竣工联合验收”窗口,把原先6个受理窗口合并为1个,汇集政策咨询、业务指导、验收申报、合格发证等功能,企业“多头跑”“往返跑”转为部门“上门跑”、数据“掌上跑”,实现“一窗办理”“一窗办结”。在联合验收材料提供上,按照“应减尽减、能并则并”原则,取消不合规、不合理、不必要的验收材料,合并同一性质、同一部门不同科室的验收材料,制定《竣工联合验收清单》,验收材料数量从原先67份缩减至17份,减少75%。
为消除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的堵点、痛点,十堰市开展区域性统一评价,推行先建后验告知承诺模式,积极推进“多图联审”“联合验收”等改革新举措落地见效。通过区域评估免予办理相关审批手续的项目共1653个,联合图审率达到66%,联合验收率达到79%,并联审批率达到56%。今年以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运行的194个工业项目从立项到验收办理平均时长为16个工作日,比省政府规定的30个工作日提前14个工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