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视角

“三聚焦三提升”人民币跨境结算

浙江自贸区舟山片区挂牌4年来,在全省结算量中占比从1%提高至13%

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是浙江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中国人民银行舟山市中心支行坚决贯彻“本币优先”原则,以建设人民币国际化示范区为目标任务,聚焦“大宗商品”“重点企业”和“创新驱动”,先行先试,多措并举。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片区挂牌4年来,跨境人民币业务累计完成交易量超3500亿元,在全省结算量中的占比从1%提高至13%。

聚焦大宗商品

提升跨境人民币结算水平

依托浙江自贸区油气全产业链发展优势,持续抓好“大宗商品跨境人民币贸易”,重点推动在油品等大宗商品领域使用人民币结算。

一是机制持续优化。持续研究大宗商品贸易人民币跨境结算工作,连续三年制定“大宗商品跨境贸易”先行先试工作方案,完成《以油品全产业链为契机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实施方案》,成果写入省政府“三基地一示范区”战略规划。二是发展持续加快。抓实金融机构主责,科学分解“贸易+直投”项下跨境人民币使用任务清单,2021年前7个月,经常项下结算量为42.7亿元,同比增长102.3%。大宗商品领域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量同比增速达到106%。三是政策辐射持续增强。以原油、保税燃料油为核心的便利化政策惠及面持续扩大,由区内242家企业拓展至全省800余家。

聚焦重点企业

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实际效果

持续梳理形成重点企业清单,加大对接力度,积极推动企业使用人民币结算。

一是聚焦央企、国企和大型民企。围绕中石化、浙江石化、海港国贸等大型企业,一对一设计跨境人民币结算路径,推动企业用好跨境人民币便利化结算政策,逐步摆脱外币结算财务依赖。二是聚焦贸易优质“白名单”企业。发布优质企业名单,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推动油品贸易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政策实施,上半年累计支持21家贸易优质“白名单”企业累计办理便利化结算188笔共计27.04亿元。其中油品贸易占比97.7%。三是聚焦涉外企业加强宣传引导。深入对接150家涉外企业,加强跨境人民币政策宣传和专项业务辅导,深入挖掘跨境人民币结算潜在增量。

聚焦创新驱动

提升贸易投融资便利化水平

以推动大宗商品贸易结算便利化为主线,推进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

一是率先开展多个全国或浙江自贸区首单创新业务。全国率先开展首单境外船供油跨境人民币业务。全国率先开展首单全国自贸区油品企业便利化支付业务。创新开展浙江自贸区跨境人民币资金池业务;落地浙江自贸区首单跨境人民币票据资产转让业务。二是贸易投资便利化试点政策稳步实施。油品贸易试点政策获人总行批复,成为全国首个油品贸易试点地区。出台《浙江自贸区优质企业跨境人民币贸易投资便利化方案》等4项便利化政策,将高水平贸易投资便利化政策受益范围从油品贸易扩展至其他贸易投融资领域。三是推动跨境融资业务迅速发展。建立金融机构“总行—省分行—市分行”三级联动机制,创新推动全口径跨境融资、向境外同业拆出短期人民币资金等业务发展,持续推动国内证跨境融资、区块链福费廷等业务,资本项下结算量累计3315.68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舟山市中心支行以浙江自贸试验区扩区赋能为契机,锚定人民币国际化示范区建设目标,聚焦大宗商品跨境贸易,持续巩固好人民币跨境结算快速发展的势头。一是稳步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进一步提升油品全产业链领域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性,探索构建“结算通”“投资通”“融资通”三位一体的政策产品及服务。二是持续扩大经常项目跨境人民币结算。继续主动对接重点企业需求,进一步扩大贸易和直接投资领域跨境人民币结算,提升经常项目跨境人民币结算比重。三是研究探索人民币结算新领域。常态化推动票据资产跨境转让业务,探索不良资产跨境转让等试点政策,持续为业务发展注入新动力。

(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片区供稿)

2021-09-16 浙江自贸区舟山片区挂牌4年来,在全省结算量中占比从1%提高至13%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43064.htm 1 “三聚焦三提升”人民币跨境结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