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刘政报道 8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建设智慧法院 促进绿色发展成效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从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审判执行、服务司法管理三个方面分析了智慧法院应用相较传统线下方式对于减少出行、降低能耗、减少碳排、节约纸张、节省成本等方面的成效。
《报告》显示,2020年,人民法院通过信息化手段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审判执行、服务司法管理,相对传统线下方式,节省群众、干警出行约935亿公里,相当于节约标准煤46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41万吨,节约纸张145亿张,保护了108万棵树。传统方式若要达到信息化条件下的工作效果,需要耗费约740万人全年工作时间,耗费出行成本、印制成本、司法拍卖佣金等约952亿余元。
据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主任许建峰介绍,2018年,全国法院通过信息化应用,相比传统方式,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654.76万吨;2019年减少二氧化碳757.15万吨,较2018年提升15.64%。
“从人民法院近几年的数据对比来看,每年都有很大幅度的提升。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数据,可以看到人民法院系统在智慧法院、绿色发展方面成效十分显著,也为我们开展相关工作,进一步推动全国节能降碳事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国家节能中心副主任史作廷表示,下一步,国家节能中心将联合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进一步研究推广这一有效模式,使其发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