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红梅
今年以来,广西自贸试验区建设由“出政策、打基础、促改革”阶段逐渐步入“产业加速集聚、开放型经济提速发展”的新阶段。制度创新改革继续深化、启动产业大招商行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随着改革和招商全面发力,广西自贸试验区主导产业加速集聚,全面推进面向东盟的跨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为“十四五”广西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奠定了基础。
强创新
以改革开拓市场空间
近日,广西北部湾联合国际船舶代理有限公司通过广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升级版北部湾港无纸化(智慧湾)项目舱单协同系统,向海关申报一票出口到印度的货物信息,不到两分钟就显示“申报成功”,随后企业快速完成了报关出口、查验货物放行等事项。
据悉,钦州港口岸通关无纸化申报率达90%以上,电子支付率维持在95%以上,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申报率达100%。今年1月~5月,钦州港口岸进口整体通关时间13.07小时,同比压缩25.2%。
广西自贸试验区自建设以来,全力推动提升国际开放度、贸易便利化、多元化程度,以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开拓市场空间,务实推动贸易规模上台阶,让改革红利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企业发展红利。
广西跨境贸易活跃,为解决跨境金融结算难题,广西自贸试验区加强系统集成改革和创新,通过创新人民币对越南盾资金清算机制、设立互市贸易服务中心、创新中越有关银行机构信息沟通机制等,有效促进了中越两国跨境贸易、跨境金融发展。截至5月,广西自贸试验区累计办理银行间越南盾清算业务13笔,为边民办理贸易结算金额293.35亿元,发放边民卡13,108张。
“下一步,在RCEP协定签署、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试验区将围绕打造RCEP先行先试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境产业链关键节点、打造区域价值链深度融合的示范区等重点领域,突出广西自贸试验区面向东盟、陆海衔接的特色,统筹谋划推进一大批系统集成改革。”自贸区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
一年多来,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广西自贸试验区已形成一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国家赋予的120项改革试点任务总实施率达95%;形成首批44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区复制推广,13项具有全国首创性。
聚产业
构建面向东盟跨境产业链
今年是广西自贸试验区指挥部确定的“产业大招商年”。不久前,《关于以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引领加快构建面向东盟的跨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正式印发,提出按照全链条思维,聚焦生产制造、贸易、物流、市场、服务等关键环节,对标国际经贸新规则,全力推动广西自贸试验区主导产业深度融入面向东盟的跨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为未来广西自贸试验区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要抓好《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关键要在强化产业发展基础、提升商贸流通效能、加快物流通道建设、完善综合配套服务、强化督查考评问效等方面下功夫。”自治区商务厅副厅长粟坚表示,围绕这些关键领域,商务厅将会同有关部门、各片区协同发力,精准施策,确保政策落地见效。
广西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管委会主任助理刘孝堂介绍,钦州港片区实现了进口马来西亚毛燕常态化,将毛燕采购及预处理环节布局在马来西亚,加工、研发、销售环节布局在钦州港片区。截至目前,钦州港片区已有10家燕窝加工企业获海关总署批准毛燕加工资质,占全国71.4%;截至7月,燕窝产品进口额累计超1亿元,燕窝产业工业总产值累计约8295万元。
全国首条中国—东盟燕窝跨境产业链的建设,为推进中国—东盟特色跨境产业合作提供了良好示范。自治区工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围绕打造电子信息、化工新材料、中药材加工、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东盟特色产品加工等5条跨境产业链,抓紧绘制工业树产业林布局全景图,进一步明确产业链、集群、龙头(骨干)企业的空间布局,找准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的方向及切入点和突破口,细化支撑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物流、服务体系。
优环境
打造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今年以来,广西自贸试验区实施政策先导支持跨境电商发展,对片区内注册运营的跨境电商交易平台、出口额度大的企业和海外仓建设给予资金支持,积极构建面向东盟的跨境电商物流体系,加快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等,为跨境电商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上半年,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崇左片区共完成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34.33亿元,同比增长508.9%。
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南宁片区利用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手段推进数据“聚、通、用”,探索打造政策兑现创新平台。特设政策兑现窗口,片区适用政策兑现实现“一窗受理”,为企业提供政策兑现优质服务,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甚至“不跑腿”。
钦州港海关加强与重庆、成都、贵阳等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海关联系配合,建立业务问题快速响应机制,为海铁联运物流企业“量身定制”的“海铁联运批量转关”模式,“一对一”指导承运企业合理规划通关模式和路线;加强事中配合,建立“点对点、科对科”密切配合机制,顺畅完成货物从海铁联运班列换乘中欧班列的无缝衔接。
崇左片区在铁路“数字化口岸”上线运用后,实现铁路与海关信息互联互通、高度协同作业,口岸便利化程度和通关效率显著提升,申报到海关放行的时间由原来的半天左右压缩至30分钟以内,最快只需几分钟,平均压缩幅度95%,极大提高了通关效率。
向改革要动力,向营商环境要生产力,广西自贸试验区开放型经济活力迸发。截至今年上半年,累计入驻试验区企业超过3.7万家,是挂牌前的10倍。上半年,广西自贸试验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014亿元,同比增长34%;实际利用外资2.58亿美元,同比增长356%,占全区同期利用外资总额的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