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县自2019年10月启动省级“放心粮油示范县”创建工作以来,积极构建“放心粮油”供应体系,推进“放心粮油”进家庭、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进军营系列活动。目前,桐庐县共创建3家省级“放心粮油”示范企业和17家示范店,覆盖13个乡镇(街道),覆盖率达92.3%,占全县粮食应急供应点的87%。
□ 金黄璐敏 赵 慧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浙江桐庐县委、县政府历来对粮食安全高度重视,按照省市文件要求,结合实际,以质量安全为核心,以支持“放心粮油”示范企业(店)建设为主要载体,积极推进省级“放心粮油示范县”创建工作,确保桐庐人民的“米袋子”安全。
日前,桐庐县通过省级“放心粮油示范县”创建验收组的验收评审,成功创建省级“放心粮油示范县”,全力保障全县人民“舌尖上的安全”。
紧抓加工
守牢舌尖源头“安全关”
在桐庐县飞龙粮油工贸有限公司加工车间里,5台碾米机正“轰轰”运转。“这5台碾米机碾出来的米粒,破碎率明显下降,从而提高了整米率,还能降低米温,让大米更易于保存。”该公司董事长陈莹军说。
飞龙粮油是一家集稻谷加工、销售、批发、物流于一体的杭州市级农业龙头综合性粮油企业,企业对于粮食安全及粮食品质非常重视。2019年下半年,桐庐县启动省级“放心粮油示范县”创建后,企业积极改造厂区环境,提高硬件设备投入,提高大米检测水平,完善溯源追踪力度,把创建工作贯彻到进货、加工、出产、销售等流程中。
大米品质关乎粮食安全。尽管进的籼谷、粳谷都带有正规的检测报告与合格证,但陈莹军还是琢磨着如何能让自家出产的大米能到100%放心。在桐庐县商务局粮食和物资储备科的支持下,飞龙粮油购置了一套卫生指标检测设备,检测汞、砷等重金属及敌敌畏等农药残留物含量。这样一来,加上水分、杂质、黄米粒、糠粉量、碎米量等常规指标检测,更加保证了大米质量。
根据创建要求,企业进一步规范产销流程。一方面,对于每一批次卖出去的大米都会做好留样;另一方面,进货单位的合同、产品检测报告等台账资料都要求一应俱全,大大降低了问题大米溯源追踪的成本,提高了召回效率。
生产安全不可忽视,产品质量更是关乎企业品牌的核心。在飞龙粮油公司办公室、财务室、视频检测室、厂房的墙上都贴着关于安全生产、质量监管、企业管理的规章制度,时刻提醒着员工:安全与质量要并驾齐驱、疏一不可。
无忧配送
从库房到门店全流程服务
粮油从库房出发,最后到达老百姓手里,在桐庐县,整个配送过程都是围绕“无忧配送”展开。
桐庐明旺粮油有限公司主营金龙鱼及其子品牌粮油产品的配送,供应全县500多家商店、学校食堂、餐饮单位,是杭州市“放心粮油”示范销售企业、省级“放心粮油”创建企业、桐庐县食品安全应急供应点。
据公司总经理朱汉明介绍,各单位通过电话预订后,配送单会被送到配送仓库,由仓库统一安排配送。在配送仓库的办公室里,可以看到配送单一排排地罗列着,单子上有配送店地址、电话、配送货品等基本信息,由文员按照单子上的地址分好大致配送线路。如果当天预订,翌日即能送达,从下单到配送到位,时间最多不超过24个小时。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还配置了专门业务员。他们不仅承担着货品配送的重任,还要及时反馈市场对主营配送粮油的需求情况,以便控制好供应量,保证供货。这样的配置有利于配送企业精准对接市场供需,为百姓提供新鲜健康的粮油产品。
桐庐县三家省级“放心粮油”示范企业之一的桐庐天新粮油有限责任公司,是金龙鱼、鲁花等粮油品牌的一级代理商,供应桐庐县、建德市各大粮店和超市,约有上千家客户。公司负责人闻秀娟表示,公司仓库每天货品进出非常频繁,且体量又大,原先对配送各环节的管理还有待加强。在开展省级“放心粮油”示范企业创建工作后,企业更加注重对仓库及配送环节的精细管理。一方面,企业对货品仓库按粮库标准进行整改,面积从1000平方米增加到1600平方米,通风防潮措施更加规范,粮油、大米全部按创建要求分类、离地堆垛;另一方面,企业要求所有货品都必须核对生产日期、合格证以及索票索证之后再登记入库,且做好批次备注,确保送出去的粮油是新鲜的。此外,更严格的检测措施以及更先进的电子设备的引进,让粮油经营变得更加规范。
“在创建工作过程中,不仅公司的店面、仓库管理有了很大提升,还理顺了一些规章制度,为粮食安全上了‘一把锁’,保证了企业利益。”闻秀娟说。
“五优联动”
产出“甬优15”优质米
2017年,我国开始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粮食供给结构性矛盾,让居民吃上放心粮。在此基础上,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相继出台“五优联动”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有关文件。
“五优联动”,即优粮优产、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优粮优销,打造出粮食从“产”到“销”的完整产业链,形成了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2020年5月,在桐庐县举办的“放心粮油进社区”活动中,市民们认识了一种名为“甬优15”品牌的优质米。该品牌大米正是桐庐县借助“五优联动”、以自种自产自销模式生产的。2019年,“甬优15”品种大米年加工量已逾500吨,这意味着桐庐县在开展“五优联动”模式、实现产销一体化上初见成效。
桐庐县商务局会同相关部门,通过单一来源采购方式,将粮食加工工艺先进、加工能力强、产品质量优、企业信誉好的粮食加工企业——桐庐县飞龙粮油工贸有限公司确定为试点单位。由试点单位选择优质晚稻品种,通过政府储备订单的方式将优质晚稻订单优先落实到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功能区种粮大户,实现相对规模化连片种植,同时明确试点企业原粮收购加价金额。
水稻收割后,桐庐县粮食收储有限公司根据种粮大户提供的种子购买凭证、核定的优质粮食种植面积、订单数量等与其签订优粮订购合同,收购质量标准均符合国家规定要求。“我们根据生产成本、粮食单产和市场行情等确定今年桐庐县优质粮食的收购价格,同时,种粮大户还能享受到订单奖励政策。”桐庐县商务局粮食和物资储备科负责人赵慧说。
桐庐县粮食收储有限公司对收储的优质晚稻采取单收单储、低温或准低温储存等保障措施,储备订单收购的粮食实行一年一轮换、均衡出库,最后由中标单位——桐庐县飞龙粮油购买晚稻进行加工。2020年,共收购“甬优15”1300余吨。
经过这一完整流程产出的大米即为“甬优15”优质米。该品种大米口感柔韧、质量安全。“通过‘五优联动’,让好粮源打出品牌,卖出好价钱,实现‘优粮优价’,让市场共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引导各类粮食市场主体走‘优质优价’之路,助力农民增收,让百姓都能吃上安心放心的优质米。”赵慧说。
长效管理
打造群众满意的福祉工程
现在,越来越多的市民发现,粮油店的装修变得更加讲究、更加精致。朱汉明在天目路上就有一家170平方米左右的门店,门头店招统一设计,并公开监督电话。店里干净明亮、货品整齐堆放,米、油、副食品分区摆设、明码标价,米袋按要求离地15公分堆垛。店里商品票证齐全,“放心粮油”公开承诺书上墙公示。“门店装修以后,生意确实好了不少。门口有车位供客户停车,方便取货,个人前来购买的也越来越多。”朱汉明说。
这仅是桐庐县创建省级“放心粮油示范县”的一个缩影。桐庐县自2019年10月启动省级“放心粮油示范县”创建工作以来,积极构建“放心粮油”供应体系,推进“放心粮油”进家庭、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进军营系列活动。目前,桐庐县共创建3家省级“放心粮油”示范企业和17家示范店,覆盖13个乡镇(街道),覆盖率达92.3%,占全县粮食应急供应点的87%。示范单位与粮油应急加工、应急供应网点实现了“二位一体”。
桐庐县商务局认真对照创建标准,从地方政府依法履职、供应网络建设、质量安全监管、推进“优质粮食工程”、部门协同推进等五个方面开展工作,做到统一编号、统一标识、统一管理制度、统一台账记录、统一产品配送、统一服务承诺的“六统一”管理;将“放心粮油”安全信息公示牌、公开承诺和服务规范统一印制,悬挂店内明处,接受社会监督;通过门店提升改造、软硬件设施完善、环境卫生提升,创建氛围不断浓厚,示范企业的日加工能力、日配送能力均达到创建要求。
桐庐县落实粮油加工企业经营主体的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要求示范企业制定并自觉执行粮油产品索票索证、出厂检验、购销台账登记、不合格粮油召回等制度,并与示范单位签订桐庐县保障粮油供应和质量安全责任书、承诺书。
同时,桐庐县商务局还加强与市场监管、农业、财政等部门的衔接,开展联合监督检查;建立粮油质量检验检测制度,对县域内粮油生产经营主体开展不定期检查抽查;对粮油示范单位建立质量安全信用评价机制,对检查合格率低的单位摘牌,并将粮食流通监管热线12325接入12345政府热线体系,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保障粮油安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接下来,桐庐县将围绕打造“放心粮油”主线,以品牌建设为核心,以质量监管为手段,持续强化粮油企业质量安全体系、诚信约束体系、粮油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等建设,形成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放心粮油”长效管理机制,打造群众满意的民生福祉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