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付朝欢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中国经济“半年报”。初步核算,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32,167亿元,同比增长12.7%;剔除去年基数的影响,两年平均增长5.3%,两年平均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全社会货运量同比增长24.6%,两年平均增长7.2%;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6.1%,两年平均增长7%。
“总的来看,上半年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生产需求继续回升,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新动能快速成长,质量效益稳步提高,市场主体预期向好,主要宏观指标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表示。
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0.9%
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数据一直备受关注。
“今年上半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9%,比一季度上升了4.9个百分点。”刘爱华介绍,市场销售稳步回升,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平均增长4.4%,比一季度加快了0.2个百分点。投资也在持续稳定恢复,今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两年平均增长4.4%,比一季度加快了1.5个百分点。
汽车消费作为传统大宗消费,对于扩大消费意义重大。今年上半年,汽车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21.8%,两年平均增长8.6%。“这两个速度都快于目前整体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刘爱华坦言,目前汽车行业的增长也受到了一定制约,比如芯片短缺以及一些政策的调整。但是也要看到,我国的千人汽车保有量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汽车行业发展潜力比较大。从长期来看,汽车行业还会保持比较快的增长潜力。
如何看待当前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刘爱华回应说,今年上半年,投资呈现持续稳定恢复态势。强动能的高技术投资,补短板的社会领域投资,反映市场活力的民间投资,增长都比较快。总体上,有效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
再看外贸方面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进出口同比增长27.1%,两年平均增速10%以上。刘爱华判断,全年外贸进出口有望保持较快增长。
“三新”引领经济持续稳定恢复
前一段时间,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0年“三新”经济占GDP比重的数据。2020年,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三新”经济增加值占比17.08%,比上年提高了0.7个百分点;“三新”经济的增加值比上年名义增长了4.5%,比同期的GDP增速高1.5个百分点。
刘爱华分析,“三新”经济持续加速、占比提高,归结于四方面因素。其一,科技投入大幅增加。2020年,我国R&D(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与GDP之比达到了2.4%,比2015年提高了0.34个百分点。其二,科技人才队伍持续壮大。我国研发人员总量连续8年稳居世界首位。其三,科技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不断深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带动新产业快速发展。其四,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针对重点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支持举措,有力地促进了新产业、新业态的成长壮大。
刘爱华表示,从今年上半年情况看,“三新”经济的快速成长发展态势得到了延续。“三新”经济的快速增长对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更长期的角度来看,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也提供了强有力的战略支撑。
人均可支配收入与GDP两年平均增速基本同步
今年上半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两年平均达5.2%。“这个速度和上半年GDP的两年平均增速5.3%是基本同步的。”刘爱华表示,考虑到去年以来面临的疫情冲击,实现这一人均收入增速相当不易,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结构性因素推动收入实现5.2%的增长。
——随着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就业形势保持了总体稳定,带动了工资性收入比较快的增长。今年上半年,工资性收入同比增长了12.1%,两年平均增长了7.2%。
——随着各地持续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提高了养老金标准,加强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及时做好社会救济和临时救助,人均转移性净收入增长了9%,两年平均增长了8.6%。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好转,经营活动逐步恢复,所以反映在数据上,经营净收入上半年同比增长了17.5%,两年平均增长了5.6%。
“从这几个方面判断,目前中国经济整体上内生动力是在持续增强的,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刘爱华认为,下一期收入增长仍会得到较好的支撑,从而对消费形成有力的支撑。
就业已完成全年目标63.5%
今年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9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63.5%。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上半年平均是5.2%,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6个百分点,比一季度下降了0.2个百分点。“城镇调查失业率的回落,主要归因于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和稳就业政策。”刘爱华说。
她坦言,在看到总量稳定的同时,也要看到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随着6月份毕业季的到来,进入劳动力市场求职的高校毕业生不断增多,就业压力明显增加,将带动青年失业率明显上升。
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如何?刘爱华表示,一方面,要看到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随着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劳动力市场在不断回暖,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志愿和去年相比,也是更加趋于稳定,求职活跃度也明显上升。另外一方面,今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规模达到了90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总量的就业压力确实比较大。
刘爱华表示,下一阶段还是要坚持就业优先政策,延续实施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加强对重点群体的就业帮扶,优化就业服务,扩大就业容量,巩固就业稳定的态势。
下半年有望保持持续稳定复苏态势
刘爱华认为,上半年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供需循环持续畅通,这样的基本面给下半年打下较好的基础。宏观政策继续保持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政策在不断落实落地,这也有利于为企业纾困解难,持续为市场注入生机活力。
“展望下半年,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是比较多的,内部经济增长不均衡也是客观存在的。但从总的基本面来讲,从供需循环、市场信心、内需持续增强来看,下半年中国经济还是有望保持持续稳定复苏的态势。”刘爱华说。
她特别提到,目前国内外环境错综复杂,特别是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给企业成本带来的压力比较大,但也要看到,我国工业生产能力较强,工业品供应能力比较充足。近期有关部门实施国内大宗商品保供稳价,政策效果也正在显现。因此,工业品价格上涨的影响总体可控。
对于宏观政策走向,刘爱华表示,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做好跨周期调节,应对好可能发生的周期性风险。尤其是要把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放在重要位置,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给中小微企业更多的成长空间,为推动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