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 健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政课始终是高等教育育人环节的关键一环。讲好思政课,不仅要讲好作为“奋斗史”的党史本身,还应超越单一向度,依托不同课程并从其史前史、创建史、思想史、当代史等不同角度着力,更加系统、立体地为大学生勾画出党史的全貌,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大学生中走深走实、入脑入心。
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角度,讲清楚中国共产党的“史前史”,帮助广大学生明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根基。19世纪,面对资本主义世界飞速发展的事实,马克思以独到的眼光,通过批判费尔巴哈在社会历史领域以“最高的直观”谋求“类的平等化”的唯心主义观点和黑格尔妄图以客观的精神吞噬一切现实生活的企图,将黑格尔的辩证法“从头到脚”地重新确立,实现了实践的哲学观的伟大变革。他和他的战友恩格斯通过哲学在社会历史领域的投射,进一步指出资本主义社会极大解放生产力的同时所带来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严重对立,将哲学的批判转化为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洞悉了资本的奥秘,为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学说铺平了现实道路。随着资产阶级世界普遍危机的逐步加剧,马克思的思想愈发迅速在欧洲各国传播与发展,并在俄国实现了革命性的突破,而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又最终为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
从中国近现代史的角度,讲清楚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史”,帮助广大学生明晰中国共产党发轫初升的时代背景。翻开中国近现代史,自鸦片战争开始,目之所及,疮痍烽火、山河破碎、战火频仍。面对“落后就要挨打”的屈辱以及封建主义的压迫、帝国主义的侵略,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在不同的道路上不懈探寻、上下求索,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为争取自由民主、实现救亡图存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从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到抗击列强的义和团运动,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乃至辛亥革命,由于找不到正确的救国道路,这些斗争都失败了。在这种时代洪流中,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时便超越了农民阶级、封建统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狭隘的局限性,于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船上起航,在中华民族危如累卵之际“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较之于百年党史,自1840年迄今的181年中国近现代史是更加恢弘壮阔的时间跨度。讲好党史,不仅仅要讲好1921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走向胜利的征程,也要讲清楚1840年~1921年期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唯有如此才能清楚地阐明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的时间坐标、出场条件和历史逻辑,也唯有如此才能超越单一的结果角度、价值角度,从更高位阶的历史决定论的根本角度讲清楚为什么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更好地提升思政课的理论穿透力和逻辑说服力。
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角度,讲清楚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史”,帮助广大学生明晰中国共产党得取得胜利的理论支撑。百年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跨越。中国共产党得以发展壮大,不断从辉煌走向辉煌的根本逻辑,就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形成了以独特的人民观为重要基础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早在1922年,毛泽东便提出了农民的根本“生存权”问题。正是在“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等观念的引领下,中国共产党才能始终团结人民、走近人民、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最终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其后,涵盖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其中也始终贯穿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刻人民观。正是这种彻底的人民观所形成的深刻历史洞见,才使得党在各个时期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形成了其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支撑。从这条线索中,我们可以透过人民观的支点,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史与发展壮大的现实作出紧密连接,并深刻反映中国共产党博大的思想所呈现出的璀璨理论星空对国家、对人民的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广大学生更加深刻地感悟到中国共产党磅礴的思想伟力。
从形势与政策的角度,讲清楚中国共产党的“当代史”,帮助广大学生明晰中国共产党不断辉煌的实践逻辑。“人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学习党史,不仅应深刻理解作为历史的党史,还应重点关注作为现实并不断赓续的“当代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四个伟大”,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意识和问题意识谋划未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国家新时代的改革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和行动指南;中华民族在党的团结和带领下,不仅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实现了世界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还在国际上广结新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我们不仅要在历史深度、现实维度、理论高度上向大学生讲清楚当下中国和世界发生的大事,明晰“是什么”,并探究种种历史事实背后的深刻逻辑,深挖“为什么”,还要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时代跳动脉搏中自身所处于的历史方位,引导他们超越历史并着眼当下,想清楚“做什么”,进而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的基础上落到学史力行,使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为大学生报效祖国、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不竭动力,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创生出更加光辉的未来。
(作者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