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聚焦

“直播带货”技能比赛引来人才培养“冷”思考

《2020年度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在高校电商人才培养建议方面,建议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占78.57%,加强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占56.12%

□ 王海涵 王 磊 汪 涛

“太阳当空照,主播对你笑,零食节马上到,我们一起来选好物!”对着直播架和手机,“00”后陆漫玉平复了一下紧张的心情,唱了一首改编于《太阳当空照》的儿歌,有说有笑地对着镜头问好。

“蛋黄酥的形状很Q哦,上面撒了一层黑芝麻,闻起来很香,我先来尝一口,第一口酥酥脆脆,第二口Q弹软糯,第三口咸中带香!”接下来10分钟内,她熟练地介绍蛋黄酥、巧克力等零食的产地、口味、配料、促销价等信息,并将引导关注语和感谢语和盘托出,还与飘过的弹幕进行互动。

这一幕场景发生在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电子商务技能——直播营销模块比赛现场,参赛选手所面对的“观众”“商品”“弹幕”等要素,都是由系统虚拟设定。

近年来,农村电商、直播电商等名词逐渐“火热”,作为人才培养的源头,职业院校应如何发力,人才培养还有哪些困境,该如何破题?

初登考场带来新思考

比赛中,让裁判长、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带头人王淑清教授印象深刻的是,选手们的动手能力较强。“他们渴望能借助大赛这个平台获得社会和专家的认可。”

大赛的“考题”是让选手在一个虚拟的系统内打造、装修、运营网店店铺,包括文案、海报、排版等美工设计工作。在网店直播营销模块,选手会拿到一份和产品相关的材料,选手要在两小时内进行熟悉和准备,并利用其中的任意10分钟时间对着镜头进行直播。

而最后一天的网店运营模块是重头戏,也是一场“拉锯战”。

简言之,所有参赛队伍在同一个“市场”内,选手研判实时变化的市场数据,来调整店铺的进货量、价格策略、团购促销活动,并且支付员工工资、按时缴税,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高销量、高利润。

本届赛事的一大变化,就是将前几届的“网店客户服务”赛项替换为“网络直播营销”。王淑清表示,“近年来,直播带货十分火爆,符合电商现阶段的发展趋势,基于大赛本身强应用性的竞赛特征,组委会决定新增直播项目。”

“比赛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卖货’,网店运营推广是对选手的市场分析、营销能力进行检测,直播营销更是对选手总体规划、临场反应提出考验。”王淑清表示,在肯定直播促进销售作用的同时,也要看到这只是一种营销手段。学直播技能,并不是“能说会道”就行,前提是打牢电商思维、策划运营、数据分析等综合能力。

“希望通过本次大赛,让学生找到自身能力与行业、企业需求人才之间的差距。同时,也为高职院校培养行业亟须的技能型人才树立风向标。”她说。

需求“接口”偏差急需弥补

“部分参赛选手表示,自己在学校里理论知识或单项专业课掌握得不错,比赛却表现平平,短时间找不到解决方法。”王淑清强调,大赛的初衷并不只是考验某项特定的职业技能,更希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他们用创业者的思维、全局的视野去发现并解决问题。这倒逼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得与时俱进。

据了解,电子商务技能所对应的专业大类就是电子商务。2000年以后,国内职业院校纷纷开设此专业,满足电商产业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

“很多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学生也反映找不到满意的单位,校企间的‘接口’总有对不上的情况。”这些年,王淑清观察到,学生进入企业后,有时会感到理论和技能储备不够,产生心理落差。“说到底,还是因为课本上一些理论过时了,还有部分老师只顾埋头看书做研究,没能及时抬头看看电商发展的新进展。”

国内电商智库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在高校电商人才培养建议方面,建议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占78.57%,加强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占56.12%。这表明,高职院校在电商专业培养的人才能力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脱节。

“电商行业人才争夺激烈,一家企业辛苦培养出的优秀人才,很可能会被同行‘砸钱’挖走。”王淑清坦言,企业培养学生需要付出试错的成本和时间,倒不如招揽现成的人才,来了就上手。

“电商涉及物流、销售、美工、数据分析、物流等专业知识,必须加速成长为复合型、综合性人才,未来在企业遇到更细化的任务,才能拥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学院院长夏名首表示,高校因此纷纷进行教学改革,推广致力打造综合型电商人才的“专业群”理念。

“人才培养中,文化精神的融入也很重要。”在夏名首看来,复合型人才不仅知道如何做出一件产品方案、一次美工排版、一个营销系统,还要掌握每作品背后的原理和内涵,更要具备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职业精神和道德操守。

不能只做“一锤子买卖”

据了解,在学校培养中,已经最大程度融入综合性、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但如何进一步“磨练”出企业需要、市场欢迎的综合性人才?还需多方合力破题。

“老师光在课堂讲不行,还得带学生实地多接触行业、产业。”王淑清记得,每年秋季,当地会举办陶瓷博览会,她会借助这一契机,开展一次生动的“教学实践”。

博览会期间,她和其他教师会带学生找到陶瓷供货厂家,让学生每人背着一个大箩筐亲手选品“进货”,收购略有瑕疵但不影响使用的陶瓷制品。

随后,学生们会自己提炼货品的卖点,并且自由组合“产品套餐”,在线上进行低价销售。直播解说脚本,产品定价,包邮还是货到付款,都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来摸索。

她发现,经过数次售卖和宣传实践,学生们反映,自己对电商选品、直播技巧更为可感,技能也更熟练了。

王淑清还呼吁要加强老师在校企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虽然一些企业家经验丰富,但他们很难把自身实践经验用教学语言表达出来。”她表示,学校教师要用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把电商实战经验进行转化,促进学生消化理解。

夏名首同样肯定校企紧密合作的重要性。“我们先后与全国电商龙头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施‘学生实训、教师互聘’机制,在企业里设教师工作站,双方共同建立大师工作室、研究横向课题”。

此外,一些专家还表示,电商企业在人才培养链条中的参与度不深,与学校只做“一锤子买卖”。

夏名首说,企业不能在招聘需求旺时联系学校,在招聘需求淡季就忽略与学校的沟通,一定要与学校建立长期、深度合作,做好长期人才储备计划,这样才能达到双赢。“此外,有些学生可能觉得电子商务很时髦,才选择了这个专业。校企一定要合力引导学生找到兴趣点,尽快明确目标和定位。”

因此,每年到了“618”“双11”等促销时间节点,该校老师会前往电商企业,陪同实习学生共同见证“大卖”“爆单”等时刻,一起应对挑战。这对很多同学来说,都是难忘的经历。

夏名首表示,地方政府对于电商产业发展的支持和投入有目共睹,包括建设直播人才产业园、跨境电商自贸试验区等。“还需进一步搭建由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学校共同参与的平台,推动电子商务教学和农业知识、跨境电商知识、直播运营技术融合,开展创新创业大赛、技能实操比赛,精准解决行业人才缺口问题。”

王淑清呼吁,行业协会也要发挥组织作用,和企业、学校、政府联合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为学生搭建舞台,更好地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电商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2021-07-07 《2020年度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在高校电商人才培养建议方面,建议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占78.57%,加强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占56.12%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39928.htm 1 “直播带货”技能比赛引来人才培养“冷”思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