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谭玉刚 文/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新疆考察,对民族团结问题作出重要指示。2018年,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人社部等多部委联合部署了“援藏援疆万人支教计划”。
可以说,教育是培养下一代的灵魂工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基础。加大民族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教育援藏、援疆力度,是一项惠及西藏、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的重大民心工程、民生工程。为认真贯彻第二次、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全国各省市支教一行在围绕“培育民族团结的种子”理念的指引下,既坚持教育教学方面的组团效应,又注重融入进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实践中。
以河北省为例,2018年8月,河北首批207名援疆支教教师进疆;2019年3月,增派学前支教教师72人;2020年10月,新增50人。其中,2018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选派6名教师到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第一中学,开展了为期3年的支教工作。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这批援疆教师带着民族团结的大爱和对教育事业的情怀,坚持传递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少数民族群众中加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播撒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对口支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作中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奉献之歌。
学校给了我们一个“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第一中学(以下简称“巴州一中”),成立于1953年,是一所全日制维吾尔语言授课学校。2006年7月,巴州党委、人民政府决定,将原巴州第一中学和原巴州第三中学进行民汉合校,组建成新的巴州一中。
据了解,巴州一中共分为南北两个校区,南校区位于建国桥孔雀河风景带,北校区位于天山东路7号,总占地面积159.25亩。学校共有80个教学班,其中主要以高中教育为主,兼有初中义务阶段教育。在过去边疆地区教育资源不足的困境下,学校新聘教师比例大,优秀学科教师比较紧张,因此他们利用援疆支教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2018年,河北省张家口市教育局对口支援巴州一中,援疆教师的到来为学校解了燃眉之急。
近日,采访团队一行来到巴州一中,对支教老师们进行了实地采访。当询问到支教老师们的生活情况时,来自张家口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的赵维国老师和来自张家口市怀来县沙城中学的任永来老师,带领着笔者参观了支教老师们的宿舍。只见20余平方米的地方,一床一桌一椅,一张简易沙发和一个茶几,就是一个支教老师全部的家当。尽管这里设施装修简单,但朴素中透露着一股温馨。
“学校条件有限,没有教师周转房,但校领导考虑到大宿舍生活不便,临时给装修出来几间单独房间。这样一来方便家属过来探望。可以说,学校以最大能力给我们在这里安置了一个‘家’,我们也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赵维国说。
真诚是最好的交流工具
当被问及支教老师初到这里的感受,以及如何克服地域文化差异安排工作时,任永来表示:“初到巴州一中,感到一切都是陌生的,周围的老师学生都在关注我们的一举一动,有善意接近也有胆怯躲避。为了尽快和学校当地师生打成一片,我就尽量多地和他们沟通接触,尽管交流的过程中困难重重,比如,当地人的语言表达方式、行为习惯,特别是风俗习惯,对于我们来说还有很多盲区,而这些也直接影响到和当地老师们的沟通。”
为此,在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任永来迅速与司地克、艾合麦提、阿不拉江、阿里木、古丽班克热木等当地老师们熟悉起来,并虚心向他们学习民族风俗习惯。而其他老师们也逐渐接纳了任永来,并将其当成身边的知心朋友来分享自己的快乐和忧愁。年轻老师们有了业务上的问题,任永来就细心地解释直到解决,在交流过程中绝不轻视,充分肯定年轻老师的成长;和老教师讨论问题时,任永来也总是先谦虚听取意见,再真诚地提出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工作之余,平时喜好锻炼的任永来还教老师们练习打太极拳,在慢慢锻炼过程中的拳友也都成为了生活中的朋友。
一来二去,老师们领导们都愿意与任永来交流,每遇到大型活动就和他商量方案流程。任永来自然而然地融入了学校这个大家庭里。为此,在总结工作经验时,任永来表示:“真诚是我和新疆朋友最好的交流工具。”
当然,在任永来和其他老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援疆工作的过程中,当地领导也对他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支持,免去了援疆支教老师们的后顾之忧。例如,巴州一中的校党委和校领导们每逢重要节假日都会安排活动并邀请任永来和其他老师到家中做客,为他们介绍新疆的发展历史、学校的成长历程及当地的风土人情,使这些原本对新疆不甚了解的内地老师们对这个物华天宝之地有了新的认知。在校领导的感召下,学校的同事们也开始带领援疆支教老师们融入学校的大集体中。特别是教务处主任邢印象、德育处主任司地克以及学校老师艾合买提等,经常邀请学校的各族老师们一起聚会交流,一是加强了解促进民族团结一家亲,二是尽量减少这些远离家乡的援疆教师们的思乡之情。
此外,派出单位也对援疆老师们给予了大力支持,尽全力解决老师和家属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这些温暖的细节举动让老师们在援疆工作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力量,充满激情地去接受和完成各项工作。
而在谈及民族团结一家亲这个话题时,任永来着重表达了他对新疆结下的亲戚对子艾合买提·买买提的感激之情。在新疆支教的日子里,热情的艾合买提·买买提主动带着任永来走进他的大家庭,他的父母、叔婶、兄弟姐妹也为此都成为任永来的家人,“我和他们同吃同住,相约一同走亲访友,在这过程中,我真正感受到了维吾尔族朋友的热情朴实,同时也全面地了解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任永来说。
用真情教书育人
谈及初到感受,赵维国回忆道:“2018年8月21日是我们张家口援疆支教团队每个成员都不会忘记的日子。正是在这一天,我们来到巴州一中这个民族团结的大家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学校大屏幕上不断播放的巴州一中校歌。操场上,学生们齐声歌唱《伟大的母校》,极具民族特色的欢快旋律,气势磅礴的歌词和激情昂扬的演唱一下子吸引了我们。”
正如一首歌所唱“像天山放飞雄鹰,像孔雀河反哺梨城,我们成长感恩谁,伟大的母校,巴音郭楞一中……啊,多民族心相印,百花开满园春……”各族老师们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在这所历史悠久又崭新的学校辛勤耕耘,充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利用“每课三分钟”时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党的十九大精神、爱国情怀、民族团结、感恩教育、3个白皮书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内容融入进来,并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衔接,使孩子们真正领悟到“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真谛。
具体说到支教工作时,赵维国也向采访团队总结了他多年来的心得体会和教学经验。
一是常规教学用真心。为融入所教班级,赵维国和其他支教老师们平时利用一切机会与学生接触,巴州一中的生源主要以少数民族学生居多,学生的名字复杂难记。于是,老师们就先从认识孩子们的名字开始,逐步开展教学工作,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支教老师们就已经能够熟练叫出所教班级全部学生的名字。在教学中,赵维国和其他老师也都会做到民主平等地对待不同民族、不同层次的学生,认真分析孩子们在学习中的不足,仔细批改他们的作业,不断地用自己的行动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欲望。
二是教育管理献真爱。学校民族学生家庭背景比较复杂,这就给平日的教育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但是所有的援疆支教老师都牢记使命,用真爱来感动感化每一个孩子,使他们都能坚持上学,逐步进步。虽然他所带班级学生基础薄弱,层次较多,但是赵维国和其他老师仍主动想办法,通过改进教学、实施分层教学、单独教学等方式,积极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研究。
三是传帮带学重造血。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教学工作,而教学工作的关键是师资力量。由于师资短缺,巴州一中近年来招收了大批新入职的年轻教师。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们以身示范,发挥自身长处,不仅从专业知识上悉心指导年轻教师,还从思想和工作的方式方法上指引年轻老师尽快进入角色,用多年来的教学经验给年轻教师树立起了示范和榜样作用。
四是因材施教求突破。学校从高一第二学期初始,语数英三科进行分层走班教学探索。学校把制定数学和英语的分层内容和分层目标评价体系的重任交给了支教老师们,而支教老师们也不负所望,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出详实的分层目标方案和评价体系以及一学期教学实施计划和所达成的目标,并得到学校科研处和教务处的肯定。在实施分层走班教学过程中,老师们也碰到了很多新问题,比如,分层班和行政班如何有效管理、质量评价等。这些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会在每周固定举行的教研会上进行集中探讨,加强组内团结的同时也有效协助了班主任开展工作。
共促“民族团结一家亲”
为了促成“民族团结一家亲”,实现各民族和谐相处的良好愿景,按照学校的安排部署,支教老师们采取多方举措,主动融入所在学校的同时,积极参加当地活动,关心边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在学校组织的“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中,支教老师们分别和所任教班级中的民族学生结成亲戚。这些孩子们多数都在学校寄宿,于是老师们纷纷走进教室、食堂、宿舍,关注学生们的思想,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利用节假日多次走访学生家庭,送去了支教教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关怀。3年来,支教教师们分别到库尔勒市的焉耆县、博湖县、轮台县、尉犁县和库尔勒市阿瓦提乡、英下乡、大墩镇等地的学生家中进行了家访。同时,支教老师们还和学校的6位维吾尔族老师结为亲戚。从简单的结亲认亲仪式开始,他们形成了兄弟姐妹之情,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学习上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真正体现了民族团结一家亲。
2019年“六一”儿童节,响应学校号召,援疆支教教师主动给学校扶贫帮扶村尉犁县琼买里村的儿童捐赠了价值800余元的各类文体用品,并由赵维国和任永来亲自送到琼买里村的幼儿园,为孩子们过了一个不同以往的快乐儿童节。他们认为,援疆支教不仅仅是帮助他人、奉献爱心的过程,更是一个相互学习、拓展自己视野的过程。身为教师,应该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秉承志愿服务精神,用自己的大手牵着孩子们的小手,一起成长,一起进步,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为中华民族大团结贡献自己的力量,努力寓民族教育于孩子们的活动之中,将民族团结的种子,从小撒播在孩子们的心中。
支教党员积极参加党支部在民族村召开的主题党日活动。巴州一中支教教师中有3名中共党员,来到学校后,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学习中,都能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恪尽职守,处处起到先锋模范作用。2019年11月3日,在巴州一中南区高中党支部全体党员在校党委书记、副校长、南区高中党支部书记阿力木江·热依木的带领下,在尉犁县尕曲格乡琼买里村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通过活动,使支教教师了解了扎实务实开展脱贫工作的驻村干部,了解了朴实的村民,看到了新农村的巨大变化。这更坚定了援疆支教党员教师们以政治担当、历史担当、责任担当的精神,为促进民族团结,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援疆支教教师团队的真诚付出,既支持了巴州一中教育事业的发展,也锻炼磨砺了援疆支教教师队伍,得到派出地及当地教师、学校和领导的充分肯定。河北省教育厅厅长杨勇,巴州党委副书记、教育工委书记莫伟钢,州长图格杰加甫,副州长莎茹以及州党委教育工委、州教育局领导多次到学校看望慰问援疆支教教师团队,使大家深受鼓舞。
根据支教教师在原单位从事工作的岗位性质,赵维国被任命为教研室主任,任永来被任命为德育处副主任。他们在完成自身教学任务的同时,也为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在援疆支教教师团队的助力下,巴州一中学业水平考核优秀率、合格率显著提升,语文优秀率提升了12.1%,数学优秀率提升了8.9%,英语优秀率提升了8.3%,创下学校历史新高。
3年援疆支教的时间不算长也不短。3年前,这个团队有缘相聚于巴州一中,本着健康快乐的原则,恪尽职守地完成组织上交给他们的任务。3年后,他们将踏上返程之路,继续发扬吃苦耐劳的援疆精神在教育战线上辛勤耕耘,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