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视角

让科研人员“名利双收”

烟台自贸片区率先推出高层次人才“双聘”新模式

□ 王 杨 朱先俊

为抢抓国家深化产教融合、科技自立自强等战略机遇,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依托哈尔滨工程大学烟台研究(生)院,创新形成了人才“双聘”新模式,既解决了引才用才难题,也实现了科研人员“名利双收”。

通过已落户的高校院所,烟台片区建立人才缺口“双摸排”、人才落户“双服务”、作用发挥“双通道”三个机制,促进紧缺领域人才培养、产教融合、产业发展全面提升。其中,摸排方面重点突出共性人才缺口和共性技术难题“双摸排”,通过建立区域人才地图、完善校企常态对接机制,解决了引才对象不明晰的问题,为校企双方找到了共性紧缺人才、急需人才、领先人才。服务方面重点突出编制兜底、基金引导“双服务”,制定出台《关于建立人才双聘制度的实施意见(试行)》,创新设立校企合作基金、高校专项产业基金,既破解了高层次人才落户的后顾之忧,也加速了高端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作用发挥方面重点突出走出去、引进来“双通道”,通过优质师资到企业挂职“科技副总”和企业人员来学校任职“兼职导师”两种智力共享形式,实现了校企之间人才资源的双向流动,人才效应的双重叠加。

通过高层次人才“双聘”这一重要抓手,校企深层次互动合作模式更加完善,高层次人才动力和活力也得到充分激发。目前,哈工程烟台研究(生)院已与70余家企业建立联系、与40家企业开展深入合作,组建了由54名专职师资、11名兼职教授、2名柔性人才组成的9支创新团队,同步遴选了159名企业导师、选派了17名科技副总,与企业共同承担课题21项、带动企业投入6000余万元,实现了人才引育与输出的高效互动、产业链与教育链的有机衔接。

2021-06-24 烟台自贸片区率先推出高层次人才“双聘”新模式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39580.htm 1 让科研人员“名利双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