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 宽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把农村基层组织的政治优势与农业科技人才的智力优势结合起来,创新建立“科技人才小院”,在农业龙头产业园区探索建立集科普教育园地、人才智力阵地、示范推广基地于一体的“三地平台”,走出了一条“聚人才、强党建、促振兴”的好路子。
——打造“科普教育园地”,党员带头让科技进家入户。章丘区依托科技人才小院,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搭建起科普教育、科技推广与人才培养的联动平台,先后引进推广蔬菜保鲜膜、美国黑莓、四季葱种植、脱毒红薯系列技术等新技术、新品种20多项。通过专家面对面讲课、田间观摩、科技长廊、科技胡同等多种方式,向农民普及农业技术,实现了各类专家人才提升实践能力、广大农民群众提升科技素质的“双向提升”目标。
据统计,自建立“三地”科技人才小院以来,共举办农业专家进小院专题报告25场次,培训农技协负责人、科普带头人700余人次,开展科普宣传100余次,受教育群众5000余人次,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
——打造“人才智力阵地”,政策扶持让人才扎根农村。章丘区通过建立科技人才小院,加强政策扶持和关怀激励,为各类创业人才提供大展身手的舞台,制定出台了“人才新政25条”“回乡创业22条”“乡村人才振兴实施方案”等引才聚才政策,吸引乡村人才返乡下乡、扎根农村。
湖北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的蔡胜利,通过科技人才小院来到章丘后,针对当地一家花卉企业品种单一、研发创新能力差、产销不对路等问题,带领团队进行大刀阔斧的整合,攻克了温度、水质等难关,成功推进了兰花克隆技术落地,组培室从500平方米升级为1400平方米,生产规模从全年不到10万株发展到年产各类兰花种苗100多万株,形成了一个集组培、生产、育种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并逐渐成为带富周边村庄的科技创新基地。
章丘区通过采取有水、有电、有网、有空调、有厨房、有办公场所的“六有”保障措施,为科技人员提供吃住行等生活所需的物质需求,对优秀团队进行表彰奖励,营造全社会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围。
2019年9月20日,章丘首个“科技人才小院”在龙山街道树莓基地成立,目前18个镇街已建成覆盖果蔬、大葱、树莓、葡萄、小米、香瓜等不同品种、各具特色的“三地”科技人才小院9个,正在建设中的11个,引进高层次专家人才45人,其中院士1人,并申报建立济南市级以上院士专家工作站3家。
——打造“示范推广基地”,创新创业让农村充满活力。科技人才小院上接专家人才、下联生产基地,集技术推广、新技术示范、农业技术培训于一体,实行“零距离”对接“三农”“零门槛”普惠服务、“零费用”推广培训,搭建起了人才和产业紧密联系的“直通车”,带动村集体和群众“双增收”。通过科技人才小院与脱贫攻坚双发力,推动贫困村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培植产业项目,增强村“造血功能”,实现村、户双脱贫。
白云湖街道张家林村位于黄河滩区,土地肥沃,当地群众有种植蔬菜的传统习惯,但是由于品种单一、科技附加值低,种植的蔬菜一直卖不上价。自去年该村建立科技人才小院以来,先后引进专家10人,现场指导15次,并引进甘蓝、普罗旺斯西红柿、“黄金白”“桔红”白菜等10余个高端品种,推广发展到120亩,年可增加群众收入30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章丘区自科技人才小院建设以来,解决群众就业850人左右,带动210户贫困户实现脱贫,推广新技术新品种2300多亩,带动农民群众年增收25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