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世泽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调研时强调,要“办好自由贸易试验区”。自贸试验区肩负着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的重大使命。广西自贸试验区是我国唯一既沿海又沿边的自贸试验区,连通中国—东盟,衔接“一带一路”,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十分突出。办好广西自贸试验区,对于推动高水平开放、引领中国—东盟开放合作、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继续深入推进先行先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新作为。
在深化制度创新上探路
自贸试验区的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要推进全方位、全流程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对接国际一流标准的规则体系,为广西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全面落实改革试点任务,着力推进特色集成改革创新,加快复制推广国家级制度创新成果,做好自治区级制度创新成果的复制推广工作。基于广西自贸试验区的特色优势和发展需要,在货物贸易、原产地规则、服务贸易、投资准入、自然人移动、知识产权等重点领域,主动对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国际先进规则,努力打造RCEP先行区。通过对片区充分授权、进行个性化考核等管理模式,实现审批“扁平化”,压缩审批层级。探索实施面向东盟的跨国政务服务模式,加快流程再造、服务前移,推动政务服务走出国门。
在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上探路。广西是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的主要近邻和重要腹地,具有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独特区位优势和良好合作基础。广西自贸试验区要按照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的要求,深化与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在交通、物流、贸易、投资、科技、制造业、金融、旅游、人才等重点领域的对接与合作,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参与国内强大市场建设。
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上探路
广西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中处于重要地位,有条件发挥更大作用。广西自贸试验区要按照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的要求,打造西部陆海联通门户港,建设中国—中南半岛陆路门户,为区域生产要素流动和集聚提供高效便利服务。深化泛北部湾次区域合作,加快北部湾港提质增效、优服降费,建设北部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构建中国—东盟港口城市网络,打造服务西南中南西北的国际陆海联运基地。深度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加快推进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推动边境口岸升级发展和边境地区扩大开放。
在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上探路。西部陆海新通道是连接“一带”和“一路”的陆海联动通道,也是支撑西部地区参与国际区域合作的陆海贸易通道。广西是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的陆海交汇门户和陆路干线的关键节点,也是境外企业开拓我国西部地区市场的重要支点。要整合利用广西自贸试验区三大片区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各具特色的差异化功能,促进良性互动,扩大物流规模,共同推动陆海交通运输及其配套产业集群发展。完善与中西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陆海新通道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机制,推动物流资源整合和高效匹配。加快建设中国—东盟多式联运联盟,构建以海铁联运为主干的多式联运体系。加强与东盟国家交通网络建设合作,推进跨境运输便利化。
在大力发展向海经济上探路
依托完善的北部湾港航体系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广西自贸试验区具有发展向海经济的独特优势和广阔前景。要打造面向东盟的临港石化产业基地,提高芳烃、乙烯等基础化工原料供给保障能力和产业精细化水平,突破石化产业向高端产业链延伸的瓶颈环节,构建“油、煤、气、盐”多元化石化产业发展体系。抓住国家推进石油储备基地建设的新机遇,布局建设新的大型原油储备基地,建设原油、油品等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发展原油期货交割等业务。利用钦州港粮食、水果、肉类、毛燕等多个指定进口口岸,在钦州港片区建设以东盟为重点的进口农产品大型加工贸易基地,建设大宗农产品国际结算平台、跨境电商物流平台。加快现代海洋渔业示范基地建设,推动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
在促进中国—东盟开放合作上探路
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在战略定位及发展目标中明确,努力将广西自贸试验区建成“引领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要深化投资贸易合作,加快建设中国—东盟经贸中心,重点打造一批面向东盟的大宗商品国际贸易平台和现货交易中心。以离岸金融、清算结算、口岸互联互通为重点,推进跨境金融创新,打造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突出创新驱动,深化与东盟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推进面向东盟的数字经济、文化创意、医疗康养等现代服务业开放合作。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信息港、中马“两国双园”等合作平台,打造对东盟合作先行先试示范区。
(作者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区域经济研究处处长、副研究员、高级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