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仕春 陈 靓
5月28日,正值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际,驻深记协组织中央和省级媒体记者参观采访深圳市光明科技城建设推进情况及改革创新举措。
光明区委书记刘胜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介绍说,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以主阵地作为加快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实施大科学装置群带动战略,高标准建设光明科学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坪山—大鹏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创新示范区。
为此,光明区以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光明科学城建设为抓手,不断健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做实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争做代表深圳参与未来科技竞争的第一艘“冲锋舟”,为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撑。
落实大科学装置群带动战略,不断强化原始创新能力。加快推进综合粒子设施主体工程、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二期等设施可行性研究报告,力争年内动工建设。争取鹏城云脑Ⅲ落地。有序推进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材料基因组等设施的关键技术设备和科研平台搭建。加快精准医学影像、特殊环境材料科学与应用研究等设施建设前期工作。加快形成世界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不断提升“0到1”原始创新能力。
集聚高端科研机构平台,持续提升科学集中度显示度。推动深圳市神经科学研究院、国家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电动汽车产业计量中心、广东省石墨烯创新中心等机构平台高水平运作。加快深圳湾实验室、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国际科技信息中心、深圳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技术创新研究院、深圳市药品检验研究院光明分院建设。引进中国科学院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打造光明科学城中科院基地。推动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等研究型大学高水平发展,不断培育优秀科研和创新人才。
打通科技成果产业化通道,努力发展新型科研经济。积极推进设施建设“沿途下蛋”理念模式,在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等设施建设期间,建设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光明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等产业转移转化平台,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研平台、关联企业深度融合,打造“楼上创新、楼下创业”的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聚焦中试小试、检验检测等科技成果转化关键环节,加快筹集和建设一批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基地。组建光明科学城科技创新联合会,探索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机制,共同推进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
加快健全光明金融产业业态,推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出台《光明区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金融若干措施》,推进光明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上线,设立区级科技创新专项基金,建立“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政府引导基金+高标准产业空间”联动机制,精准支持优质创新性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着力引进一到两家大型金融总部企业,引进培育一批创投机构、科技银行等科技金融产业,形成优质金融服务生态,全面服务光明科学城科技创新发展需求。
集聚全球优秀科研人才团队,提升科技创新活力动力。把“人”作为发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最大效能的关键所在,研究编制光明科学城人才发展规划和关键人才引进目录,探索“薪酬谈判”“人才双聘”“项目经理”等人才体制机制创新,率先打造高层次人才跨境互联网服务站,建设国际人才服务中心和“科学家谷”,提供国际化、专业化人才服务,增强科学城人才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