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玉强 卢 宁
河北蠡县留史镇作为我国有名的皮毛集散中心,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时期,留史一带就是皮毛经营的繁盛之地,畜产品加工,特别是珍贵皮毛的加工工艺已相当先进。
改革开放初期,蠡县皮毛迎来新的春天,成为全国最大的皮毛集散地,同时,留史皮毛市场也是亚洲最大原料皮集散地。牛皮、羊皮、生皮货栈200余家,还分为进口狐皮、貂皮专业村和国产狐皮、貂皮专业村。应该说一些商户几乎控制全国貂皮的产出数量,全国的貂皮都要经他们的手转到深加工单位以及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市场。
拥有千年历史的留史镇,其皮毛皮革产业曾足以撼动全球市场——鼎盛时占据国内市场的30%,占据全球市场的12%。而曾经的繁盛景象如今在留史一去不复返,近10年间,错失产业升级机遇,蠡县留史皮毛产业陷转型困境,曾拥有“中国皮都”等称号的留史镇,如今生意惨淡。
薪火相传
延伸产业链
留史衰落了,但留史皮毛的薪火没有熄灭。
2012年,蠡县土生土长的企业家刘玉安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在他的家乡西莲子口村,以他的蠡县鑫鹏皮毛皮革制品有限公司与香港新时代皮草公司合资兴建了蠡县裘皮新城。
新城坐落于蠡县经济开发区东区,距留史两公里,主要建有原皮交易市场、熟皮交易市场、裘皮服装加工区、裘皮纺织贸易中心、电子商务物流仓储中心、金融结算中心、舒适生活区等。
蠡县皮毛虽然有辉煌的历史,但它一不靠海,二不临港,无法与巨大的国际市场接轨。发展遇到瓶颈,必须寻找突破口,不然就是一个“产业孤岛”。近年来,我国在全球裘皮业的地位稳步上升,全球大部分皮草服装在中国生产。裘皮业在我国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迈入千亿级规模行业。
产业链向何处延伸?有远见的刘玉安决定选择新疆霍尔果斯口岸。
霍尔果斯处于中哈两国开放的一级通商口岸,是中国毛皮产业与“一带一路”国家毛皮产业的对接点,国内经济大循环与国际经济循环的交汇处。
刘玉安凭着对国际裘皮市场的深刻了解认为,从区域看,俄罗斯、土耳其、意大利、法国、北美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既是裘皮生产国,也是主要消费国。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打通“中蒙俄”经济走廊和新亚欧大陆桥贸易通道等新机遇,发展沿“一带一路”裘皮产业链。这是产业链延伸的精准定位。
突破口选在霍尔果斯。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古丝绸之路北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处于我国西部边陲,位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与哈萨克斯坦接壤,西承中亚五国,东接内陆省市,处在上合组织成员国与观察员国整体区域的核心位置。
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是目前我国西北地区一个集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国际光缆五位一体的,我国西北地区综合运量最大的国家一类综合口岸,是我国连接中亚乃至欧洲的国际交通大枢纽。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是中国与其他国家建立的首个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也是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区域合作的示范区。自贸区可免签跨境自由流动,同时游客可享受到免税购物优惠。这一创新举措成为上合组织框架下推进区域经贸合作、加快“新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平台,带来无限商机。
精准定位
搭建全球产业链
毛皮产业链涉及动物养殖、原皮国际贸易、毛皮揉制加工、产品与服务设计、服装制造以及成品销售环节,需要在全球形成一个产值规模庞大的产业链集群。
为此,刘玉安于2019年注册成立了裘源国际集团,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借助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政策优势,谋划实施了“一中心两基地”的发展战略。通过与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合作,打造霍尔果斯“国际毛皮全产业链发展项目”。
蠡县裘皮新城设在河北蠡县,中亚皮毛交易中心设在新疆乌鲁木齐,霍尔果斯国际毛皮产业园设在边界口岸霍尔果斯,形成国内延绵数千公里的产业链。
货物由霍尔果斯口岸出境,第一站经哈萨克斯坦,向中亚五国、俄罗斯直到荷兰鹿特丹,再向西欧的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延伸。今后,将以蠡县总部基地为基础,借助霍尔果斯口岸的政策、区位优势,整合国际毛皮全产业链条,提升蠡县在国际毛皮行业地位和定价权。
基于“一个中心,两个基地”的逐步实现,将彻底实现毛皮产业链的上下游分层,实现规模养殖、生皮进口、拍卖、鞣制加工在霍尔果斯,熟皮保税交易、服装设计、成衣制造、文创产品研发在蠡县,把皮毛产业的根脉留在蠡县,把高附加值产业链条留在蠡县,真正将蠡县皮毛产业打造成为蠡县特色产业、富民产业。
就此,刘玉安成了名副其实的国际裘皮产业链“链长”。他要以“一中心两基地”为主线,全面整合境内外资源,搭建全球皮毛产业链。蠡县裘皮新城作为裘皮产业链的起点,为产业链提供裘皮原料和技术、信息等要素资源。
核心企业
带动产业链形成和发展
由裘源国际集团建设运营的霍尔果斯国际毛皮产业园是一个一、二、三产业全链条发展项目,是链接国内国际产业链的交汇点。由水貂特种养殖、优质毛皮进口、毛皮鞣制加工、毛皮服装生产、国际毛皮拍卖行、国际毛皮定制化展销中心等部分组成,涵盖供应链和金融服务等领域,形成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的对接点。
裘源国际集团(霍尔果斯)有限公司发源于河北蠡县,注册于口岸霍尔果斯,辐射新疆乌鲁木齐,延伸至“一带一路”国家。处于中哈两国开放的一级通商口岸,中国裘皮产业与“一带一路”国家裘皮产业的对接点,国内经济大循环与国际经济循环的交汇处。拥有裘皮资源、客户资源、生产技术、政策支持等多重优势,特别是拥有皮毛行业大宗现货交易牌照、国际毛皮拍卖行牌照、跨境电视商务经营资质;享受中哈霍尔果斯边境合作中心跨境人民币结算、免税、人员进出等特殊优惠政策、霍尔果斯综合保税区税收、保税、外汇和人民币结算政策、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市)进口资源加工产业扶持政策、霍尔果斯支持出口外向型经济发展扶持政策等。
沿着“一带一路”,裘源国际集团着手打造跨境皮毛产业链条,形成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的对接点,由水貂特种养殖、优质毛皮进口、毛皮鞣制加工、毛皮服装生产、国际毛皮拍卖行、皮毛大宗商品交易、国际毛皮定制化展销中心等构成全产业链。裘皮闭环系统全产业链集成平台,运用互联网将产业链各实体环节链接起来,为产业链条上上千家养殖场、裘皮商户、加工企业等提供养商条件营造,资本运营、人力资源、物业保障、互联网等全方位服务,是一个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经营管理平台。
裘源国际集团利用霍尔果斯的区位和政策优势,带动当地特种养殖的发展。建立公司+协会+合作社+农户模式,统一加工配送饲料,提高养殖效益。实行规模化养殖,集约化管理,有效治理养殖业面源污染。支持当地农民建设标准化、规模化水貂养殖场400个,并建设相关的配套设施,年产优质水貂皮1000万张。实现产销见面,实行保底价收购。
在生态效益方面,霍尔果斯国际毛皮产业园建设的毛皮硝染加工和毛皮服装加工厂房20.37万平方米,引入108家裘皮服装加工企业入驻。利用掌握的“无污染、零排放”裘皮硝染技术,真正实现无污染、零排放,发展循环经济,成为行业标杆。
集团控股运营的新疆中亚皮毛交易中心,近3年交易额达到100亿元。同时,在不断创新经营模式,将整个公司分割成许多个被称为阿米巴的小型组织,每个小型组织都作为一个独立的利润中心,按照小企业、小商店的方式进行独立经营。
集团未来的发展目标:2021年项目正式投入运营,计划当年产值达50亿元,利润5亿元;到2023年,产值达到114亿元,利润13亿元;预计到2025年,总产值303亿元,利润35亿,同时拓展全球市场并力争在A股主板正式挂牌上市。在产生社会效益方面,可解决直接就业1.5万人,带动就业3万人,为固边兴疆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