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观察

实现“碳中和”需制定稳健均衡减排策略

□ 崔震海

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2030“碳达峰”和2060“碳中和”的雄心目标,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愿景目标中都强调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全国上下各行各业都无一例外参与其中,各大部委紧锣密鼓地制定碳减排路径和相关政策。而绿色发展是长期和艰巨的任务,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根据各地实际经济发展水平、地理环境、生态条件、资源禀赋、人口结构、产业分布和区域经济地位等因素来制定减排路径和策略。

清洁能源替代传统石化能源应采取均衡策略。由于中国电力体系布局不均衡,煤炭产区集中在北部和中西部,而经济发达用电量大的东南沿海地区尤其在冬季,传统水电无法满足用电需求;南方的丘陵地区不适宜建立大规模的太阳能电厂,风力发电风叶在冬季容易结冰而无法正常运行。为保证产业发展和居民生活用电,制定碳减排路径要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去设计,同时加强远距离高压输电网的建设。

碳减排应结合当地经济水平采取循序渐进策略。中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分布不均匀,无法采取统一的“碳减排”路径和标准。如矿业和煤炭火力发电占当地税收40%的山西,30%的内蒙古,20%的陕西。相关企业直接关系到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就业的保障,需要采取逐步替代方案和人员转型计划;同时高碳企业的估值大幅降低也将带给银行巨大信贷损失风险,在转型进程中要逐步降低高碳企业所占比例,并为相关企业转型提供政策金融支持。

结合产业实际状况科学制定转型策略。钢铁行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一方面我们急需将碳排第二名的钢铁企业作为减排重点,加强监管;另一方面我们又急需钢材开展相关基础设施和其他产业建设。目前中国很多钢铁企业使用回收的钢铁炼钢,也是达到碳减排的效果。不能为了碳减排而减排,需要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同时充分考虑稳就业和保民生的基本诉求。

科学制定绿色产业投资稳健发展策略。目前新能源的投资过热,浪费大量土地和资金,忽视技术研发,缺乏核心竞争力,高端产业低端化,产能已经出现过剩。能源上市公司作为新能源行业发展的主力军,其过度投资行为不仅会影响新能源产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还会对企业自身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最终侵害广大股东的利益,所以要科学制定绿色产业投资稳健发展策略。

绿色金融需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标准。目前中国的绿色金融管理体系已初步建立,但存在绿色信贷受理者责任制度的缺乏致使贷款成为吸引投资的噱头以及高耗能产业(化工、有色、冶炼、医药、造纸行业)倾向于“模糊化”其污染行为,绿色发展基金缺乏统筹规划等问题。中国应加强在绿色金融监管制度上采取统一的管理标准,严格环境会计审计监管制度建设,公开披露详细企业环境信息,特别是重大污染行业的企业,运行相关金融秩序应采用中央统筹、市场引导的模式。

总之,结合中国自身发展实际,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碳减排路径,需要全面均衡考量。制定钢铁行业碳减排策略既要满足中国发展的需求,又要做好碳减排;既要从钢铁企业发展出发,又要从全社会的生态保护着手。更为重要的是,要大力推进建筑新环保材料的研发,减少对钢铁的需求;同时,需要深入开展相关标准的制定和研究,确保资金精准落实。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2021-05-19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38372.htm 1 实现“碳中和”需制定稳健均衡减排策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