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题

“共同配送”助力云南沃柑出山进城

云南新平县推进“共同配送”项目落地实施,在镇村密集布局共配网点,形成县、镇、村三级配送体系,拓宽水果销路,保障产业体系可持续发展

□ 杨 静

眼下,沃柑产季已进入尾声,潘思德每天依然在现代化的沃柑选果厂忙着。

“今年沃柑产季最高时每天发送2万多单,而去年总共只发了1.9万单。”28岁的潘思德是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潘橙果业的负责人,2009年高中毕业后,他就跟着父母种橙子,因为没有任何经验和技术,起初只能做一些苦力活。

“种活一棵树”是他最初的目标。为此,他去广西、湖南等地,向种植户、专家请教种植技术,经过5年的努力,将150亩荒地变成了果园。

“当时砂糖橘种植面积不大,本地就能消化,不愁卖。”潘思德说,随后家里流转了300亩荒山种植砂糖橘,不少农户看到种砂糖橘赚钱,纷纷跟着种植。

为拓宽销路,潘思德开车到四川、重庆、贵州跑市场、拓渠道,但消化能力有限,加之没有加工能力,很快便出现滞销。

此时,在新平县从事快递行业的普兀城也面临发展难题。尽管送件量在增加,但峰值很快出现,加之送件挣得不多,如何更好发展成为现实问题。

作为其中一家快递企业负责人,普兀城尝试将县城5家快递企业进行整合,试图通过整合配送消化快递,但只维持4天就失败了。“5家快递公司系统不兼容,要用5个软件,派送时效慢。”普兀城说,4天就发生快递积压、出现爆仓。

“这是全县电商物流发展的一个缩影。”新平县商务局局长刘枝兰说,全县电商发展起步晚,在农产品上行方面长期都是小打小闹,助农增收收效甚微。

2019年7月,菜鸟升级乡村物流体系,开始在广大农村布局“共同配送”项目,新平县是最早落地该项目的县域之一。2020年5月,新平县的五家快递企业携手合作,共同成立了仓羽通港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对县域快递物流业进行资源整合,通过分拨场地的统一选址和规划,实现快递包裹处理场地、流水线集中统一,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

“菜鸟共配项目实现‘一枪扫五码’,提升了出入网点的效能。”菜鸟乡村生鲜供应链总经理郜佳男说,他们建成了新平县共配中心,在镇村布局密集的共配网点,形成了县、镇、村三级配送体系。在农产品核心产区,还建设了产地仓,农产品实现就地加工配送销售。

在新平县柑橘种植核心产区水塘镇,菜鸟共配项目与普兀城合作,建立3500平方米农产品上行物流中心,形成日产8万单的产能、350吨的加工能力,相比之前将农产品在昆明加工转运,每单可节省成本3角~5角钱。而普兀城也有了新身份——新平县菜鸟上行物流中心负责人。

“菜鸟上行仓的建立对全县农产品上行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水塘镇党委书记李俊说,随着上行仓的建立,当地水果外运效率和水果加工能力都得到提升,一些企业还实现了品牌溢价,其中就包括潘思德的潘橙品牌。

与此同时,一些村落也具备了农产品上行能力,柑橘在村里加工分选包装后,通过物流网络直达城市消费者。

农产品卖得出去,提升了农户种植信心。目前,新平县柑橘种植面积超过12万亩,成为云南“柑橘第一县”。

随着“共同配送”的完善和发展,上行仓还提供了近300个就业岗位,让当地群众可以就近就地打工、增加收入。

在菜鸟上行仓的助力下,曾经依靠卖统货、走批发的水塘镇开始对水果进行精准细分,并通过细分倒逼种植户提升种植技能。

“我们建立了糖度、酸度、花斑、次果、颜色等精准分选体系。”潘思德说,今年线上销售80万件沃柑,线下销售20万件,总销量达到2200吨。

“‘共同配送’已派生出三大效应。”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文生说,该模式拓宽了新平县水果销路,提高了产品时效性和品控要求,保障了产业体系可持续发展。

2021-05-19 云南新平县推进“共同配送”项目落地实施,在镇村密集布局共配网点,形成县、镇、村三级配送体系,拓宽水果销路,保障产业体系可持续发展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38323.htm 1 “共同配送”助力云南沃柑出山进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