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 静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支持与推动下,我国党政智库健康有序发展,实力稳健提升,知识服务能力不断加强,但我国党政智库的服务能力仍存在一些问题。
大多数党政智库的政策研究主要依赖专家判断,即过滤性地选择支持自身观点的“证据”,且欠缺运用新兴技术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的能力,难以满足大数据时代政策研究的精准化需求。党政智库基本沿用党政机关的行政管理体制,研究的自主独立性不强,难以适应新时代复杂多变的决策环境。大多数党政智库通过座谈会、论坛、通知公告等渠道进行信息沟通,但由于管理体制等因素的限制,没有制定明确的激励措施,难以激发智库专家的活力。大多数党政智库通常采用理论阐释和案例分析开展应对性和应急性研究,较少关注前瞻性和前沿性研究,难以满足党政机关对预见性、导向性、战略性决策的咨询需求,且这类需求正在不断增长。大多数党政智库的研究成果通常以时政评论、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专著等形式发布,但与其他类型的智库相比,其研究成果的信息透明度较低,部分研究报告、学术论文等不能提供全文,难以让社会公众广泛了解其思想成果。官方网站是党政智库知识传播的主要渠道,报纸杂志是其知识传播的主要载体。但是,党政智库不够重视应用网络化新媒体平台进行知识传播,社会公众对其关注度也严重不足。尽管大多数党政智库都下设国际研究与合作部门,但中外智库合作研究较少,在国际交流中更关注欧美国家的智库,与发展中国家的智库互动较少且党政智库间进行合作的分支研究机构数量较少,未形成广泛交流合作的网络。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的评论提出以下策略。
——借助新兴技术手段,赋能政策研究方法。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党政智库应当借助这些新兴技术赋能政策研究方法,挖掘分析海量数据,迅速萃取有效信息,拓展政策研究问题的可及性,提高政策研究成果的精准度,提升大数据环境下的政策研究能力。
——建立有效的知识管理机制,保障智库工作高效运行。我国党政智库应当建立有效的内部知识管理机制,确保从研究议题选择、知识准备,到知识生产、成果产出等一系列知识服务流程高效运行。同时,以深化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改革,提升知识服务能力。
——采取多种激励措施,激活智库专家活力。我国党政智库应当建立以人为本的制度环境,采取各种有利于智库成果产出与转化的激励措施,激活智库内部的组织活力,让智库专家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创新潜能,推动党政智库面向思想市场需求。
——关注前沿热点问题,提高决策咨询水平。我国党政智库应当针对各种复杂且动态多变的决策环境,开展前瞻性和战略性的政策研究,提高决策咨询水平,提升党政机关的决策效率以及公共事件应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