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 倩
2020年,我国物流降本增效深入推进,加快发展多式联运成绩显著。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三批70个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完成集装箱多式联运量480万标箱(TEU),全国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预计同比增长30%。此外,铁路集装箱发送量同比增长36.7%,铁路多式联运势头良好。“十四五”时期,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加快交通物流绿色低碳发展,多式联运更是价值凸显。
谈及多式联运的价值,招商局集团交通物流事业部运营协同部总经理谭小平说,发展多式联运有三大优势。一是提升安全可靠。多式联运一般通过集装箱封闭运输,将集装箱作为整体运载单元,在运输方式转换过程中不需对货物进行倒载,有利于减少货损货差,同时有利于发挥铁路运输安全更有保障、运行更为稳定等可靠性优势。
二是有助降本增效。理论上铁路和水运的单位运输成本要低于公路运输,多式联运的目的就是将传统公路运输转为铁路和水运,以此降低综合运输成本。据分析,多式联运中转运环节的成本占到全程运输成本约为1/3。增效主要是充分发挥铁路、水运大容量和集约化运输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提高综合运输资源利用效率。
三是有利节能减碳。相比公路运输,铁运、水运单位能耗和碳排放更低的优势相当明显。欧美国家发展多式联运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推动公路货运更多转向铁路和水运,促进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发展。这在中国积极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目标进程中,尤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的确,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例如,在新疆到山东的运输途中,货车司机需要在公路行驶3000多公里,不确定因素很多,保障货物安全和自身安全都极其重要。正如谭小平所说,公路运输交通复杂,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大大高于铁路和水路运输。通过多式联运可以有效保障货物,包括承运人的安全性,以及运输的可靠性,实现准时运输。同时,可以极大缓解公路交通拥堵,减少卡车的尾气排放。
然而,多式联运比起单一运输方式在单证、保险、结算等方面都要复杂很多。尤其是在实际运作中,仍需突破不少政策及技术限制。此前,国家《“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曾指出,推广“一单制”便捷运输方式,利用多式联运模式,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组合优势,实现运输组织的无缝衔接。
虽早已提及,政府、企业也在不断完善创新,但实现“无缝衔接”仍是难以突破的壁垒。
对此,谭小平指出,发展多式联运关键是要解决不同运输方式快速转运、无缝衔接的瓶颈制约,要推进完善基础设施、运输装备、信息共享、运营管理中相关技术标准、操作规范的统一,以及铁路市场化等关键环节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谭小平希望并建议,进一步提升多式联运在我国交通物流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加快建设国家多式联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