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先俊 朱亚森
知识产权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释放改革红利具有重大意义。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获批后,秉承“服务企业升级、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理念,高标准建设全国首家自贸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自贸区检察办公室等载体平台,高效助力全区能级跃升。在烟台片区,以知识产权为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动力源”的作用愈发突出。
“三快”服务“续航”知识产权保护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烟台片区致力为现代食品、机械装备制造和化工新材料领域提供“三快”服务,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坚实基础。
快速审查。大幅缩短专利授权周期,外观设计专利最快10个工作日可完成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个月完成授权,发明专利3个月~6个月完成授权。
快速确权。因他人对专利有效性提出异议而进行的行政复审,可通过建立专利复审和无效的快速通道,有效缩短专利的确权时间。
快速维权。对符合立案条件的专利纠纷,从受理、调查取证到最终结案,1个月内可完成。
打造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
烟台片区抢抓烟台市获批全国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的契机,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全力打造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
选定3000平方米以上的服务园区为载体,招引不少于30家涵盖知识产权代理、评估、融资、仲裁、调解、律所、涉外服务等全方位、全链条的高端服务机构,招引知识产权创新型科技企业,争取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济南专利代办处在烟台片区设立服务窗口。
成立知识产权人民调解委员会,聘任一批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员,为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纠纷提供快速、灵活的解决渠道。比如,2020年7月10日,批复成立了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烟台片区知识产权人民调解委员会,聘任荣昌生物任广科等人民调解员7人,通过选聘人民调解员参与调解,使调解工作更接地气,效率更高。同时,通过政策支撑、资源整合、机制创新、市场化运作,搭建“一平台(依托合享汇智或国家产业运营平台)、多中心(各产业运营中心)、全链条”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形成“一套政策制度、一个服务载体、一批专业机构、一套运行机制”的良性运营生态。
构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知识产权的保护也需要创新,烟台片区立足知识产权保护,创新了独具烟台特色、对标日韩先行先试的制度创新成果和案例。
与海关、司法以及中国(烟台)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山东省知识产权研究院、日韩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围绕知识产权货物进出口、知识产权纠纷调解进行深入探讨,加强合作,对知识产权相关领域的难点痛点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和重点攻关,争取尽快形成一批新的制度创新案例,更好地服务全区经济发展。
知识产权的保护从来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而是一项系统性、全方位的工作。
自贸区烟台片区获批以来,知识产权纠纷类型和数量也逐渐增多,知识产权大保护体系的建立势在必行。
召集相关部门召开知识产权保护研讨会,由法院、检察院、公安、市场监管、调解、仲裁等部门对知识产权侵权案件联合认定,确保知识产权保护在两条保护路径上形成合力,实现行政执法与司法的有机衔接。
建立多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司法的信息沟通。建立重大案件的会商通报制度、移送制度,实现信息共享,完善执法协调机制。
加快知识产权维权服务,完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建立覆盖面广、服务能力强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网络,争取上级支持,设立“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