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副秘书长王济光表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应从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高度,以增强开放合作效能为主线,以重要开放平台和战略通道建设为重点,树立一盘棋理念、加快一体化步伐、形成一揽子方案,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齐心协力办好合作的事情。
王济光建议,川渝从以下五个方面发力联手建设重要开放平台——
共同建设川渝协同开放示范平台。按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共同研究、系统谋划川渝协同开放的实施范围、路径、机制和政策举措,高标准制定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总体方案,争取成为制度开放探索的先行者。共建公共海外仓和国际营销平台,提升区域外经贸综合服务平台服务能力,积极对接发达国家及我国东部沿海先进地区产业转移,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按照产业链补、强、延等类别分类承接,共同推进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
加大金融、科技等领域在特殊功能区域的开放步伐。加强与新加坡等先进国家和地区之间的金融合作,推动中国—新加坡“理财通”“基金通”等金融市场之间的互联互通。有序放开互联网数据中心业务和内容分发业务,开展数据跨境传输安全管理试点。加强开放型人才的培养、交流和互换,在两地各自的国家级开发区内实行更加灵活的人事制度,并就医疗、教育、金融、物流等服务,形成“不求所有所在,但求共用共享”的合作机制。
扩大港口、机场口岸开放力度。在加快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方面,携手争取增设国家一类口岸,加快铁路口岸正式开放。按程序共同申报功能互补的国际铁路、水运港口经济开发区。在跨境金融、跨境旅游、人员出入境管理等方面开展创新性探索,两地全域实行国际航线144小时过境免签,构建“蓉进渝出”“渝进蓉出”的出入境管理机制。
携手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联通“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加强全面合作,为西部地区开展国际贸易提供充分的通道便利和服务保障,在形成“西向”交叉“南向”、联通“东向”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文化科教、医疗服务中心等建设方面,共同争取国家政策倾斜、重大投资项目支持。
联合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共同探索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逐步向规则制度型转变,落实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有序开放制造业、逐步放宽服务业准入。加强两地联合出海“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合作,重点在农业开放、国际产能合作方面加强资金、技术、人员、管理的共商共建共享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