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风采

打造内联外通现代交通网 ​广东江门市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着力打造“一枢纽、两中心、三通道”江海门户

江门站外景 周华东 摄

四好“农村”路 江 轩 供图

在建的中开高速公路 江 轩 供图

在建的黄茅海大桥 江 轩 供图

□ 黄殿晶 周颖森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当时。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西部的广东省江门市作为我国著名侨乡,历史上就有开埠通商、通江达海、建桥修路、孕育区域工商业辉煌发展的传统。台山籍侨领陈宜禧主持修建的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铁路——新宁铁路,就曾开启了江门人追求现代交通与经济腾飞的梦想。

作为大湾区“承东启西”的重要节点城市,广东省委、省政府寄予厚望,赋予江门“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新定位,把江门规划为“珠三角西翼与粤西地区联系的交通门户、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

2016年2月开始,逐段贯通的江门大道让江门东部三区一市人民第一次感受到快速通道带来的生活便利;2018年7月,江湛铁路正式开通,标志着江门从此跨入高铁时代;2019年4月,高恩高速通车让江门西部地区与广佛之间有了便捷通道,不用再绕道沈海高速;2020年11月,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以下简称“江门站”)正式开通,江门人民翘首以待的“枢纽梦”正在一步步走进现实……“十三五”以来,江门市持续推进“大交通”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枢纽门户城市和珠西综合交通枢纽的目标,着力建设“一枢纽、两中心、三通道”。

“十三五”完成交通投资908亿元

交通决定城市发展格局。近5年来,江门市抢抓“双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向北积极拓展通道对接广佛都市圈,向东主动联通珠江口东岸以及深港澳核心区、向西加强与粤西及大西南片区的联通,向南挖掘深水港口优势推动通江达海,缩短与大湾区核心城市的时空距离,加快融入大湾区“一小时城市圈”。

“十三五”以来,交通大会战在侨乡大地全面铺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建设投资连年创新高。数据显示,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江门市分别完成投资133.9亿元、161.6亿元、170.1亿元、202.9亿元。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为进一步发挥交通建设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作用,江门市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充分挖掘交通项目投资潜力,把2020年交通大会战投资计划由原定的200亿元调整至215亿元,实际全年交通投资完成220亿元,江门市交通“逆流而上”的胆识和魄力令人刮目相看。

据初步统计,5年来,江门市交通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908.5亿元,比“十二五”的304.7亿元增加了两倍,创历史新高。其中,轨道交通完成投资155亿元,较“十二五”的54亿元增长187%;高速公路完成投资324亿元,较“十二五”的102亿元增长218%;城市快速路完成投资144亿元,较“十二五”的71亿元增长103%;等级公路完成投资116亿元,较“十二五”的23亿元增长300%;市政道路和港口航道共完成投资148.4亿元,投资均明显增长。

大交通格局下,江门市区位优势、发展空间充分释放,拉动“1+6”园区和五大万亩园区等经济发展主战场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中心城区产城融合示范区、江门人才岛、银湖湾滨海新区、广海湾片区的规划与建设。5年来,江门市引进投资超亿元项目735个,总投资超4500亿元,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江门站开通圆了“枢纽梦”

2020年11月15日早晨6时30分,随着鸣笛声起,江门站首趟列车C7234缓缓驶出,意味着江门站这座承载着万千江门人“枢纽梦”的“始发站”正式启航。建成后的江门站,规模达8台20线,是广东省第四大轨道交通枢纽,既有的江湛铁路、广珠城际、广珠铁路,在建的深江铁路、拟开工的珠肇铁路和规划中的深南高铁、广佛江珠城际等轨道交通线在此交汇。与珠三角北部的广州南站、佛山西站以及东部的深圳北站,共同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内联外通的轨道交通枢纽群。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浪潮下,互联互通的轨道交通网络是社会发展的新动脉。然而,想要持续发挥枢纽的“大脑”作用,需要进一步丰富轨道路线,让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顺畅流动和高效利用。近年来,江门市以打造江门站为核心,积极推进深江铁路、南沙港铁路、深南高铁、珠江肇高铁、广佛江珠城际等铁路项目,重点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及打造对外高铁大通道。目前,全市已建成运营轨道交通项目广珠铁路(货运)、广珠城际江门支线、江湛铁路,合计通车里程205公里,比“十二五”95公里的轨道总里程增加了110公里,增长116%。

今年以来,江门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更是捷报连连:新建深圳至江门铁路先行段工程珠江口隧道正式开工建设;珠肇高铁江门至珠三角枢纽机场段仅用9个月就实现了从工可招标到开工建设;成功推动广佛江珠城际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近期项目,并将于2022年动工建设……下一步,江门市将加快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全力加快深江铁路、珠肇高铁江门至珠三角枢纽机场段、南沙港铁路及客运改造项目建设,推动珠肇高铁江门至珠海段动工建设,构建深南高铁通道,全面融入国家高铁网络;推进广佛江珠城际芳村至江门段前期工作,主动对接广州都市圈城际网;强化江门站始发功能,开行江门到东中西部主要省会城市始发车;加快推进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

大批交通项目动工或通车

2020年12月16日,黄茅海大桥主塔首个直径3.3米、长28米、重达60吨的钢护筒被大型振动锤稳稳打入海中,开启了黄茅海跨海通道全面施工的新征程。黄茅海跨海通道建成后,将构筑起港澳地区连通珠海、直达江门、辐射粤西乃至大西南地区的主要东西向高速通道,书写大道跨江海、汇联大湾区的豪情壮志。

纵观江门交通地图,黄茅海跨海通道的建设是江门市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融入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浓墨重彩的一笔。“十三五”以来,随着交通大会战在江门全面铺开,一张张规划图纸正变成康庄大道。江门市高速公路里程达到591公里,较“十二五”末的384公里增加约207公里,增长53.9%。

中开高速公路双水互通至凤山互通段、开春高速实现通车;广中江高速三期(公铁共建段除外)建成,江门主城区与珠江东岸通行距离大大缩短;江罗高速、高恩高速建成通车,佛开南、开阳高速相继完成改扩建。沈海高速江门境内全线完成八车道拓宽,彻底摆脱了交通长期拥堵的困境,银洲湖高速和中江高速扩建项目启动建设,江鹤高速扩建完成立项。南新高速、广台高速开平至台山段等项目加快推进。

畅通城市路网“毛细血管”

江门市不仅要搭建外联交通“骨架”,更要畅通城市路网“血脉”,打造发达的高快速路网,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舒经活络”。

2020年11月6日凌晨,五邑路扩建工程最后一座跨线桥新民大桥顺利合龙,意味着该项目结构性工程全部完工,全面进入路面施工阶段。仅过了1个多月,该工程便实现主线贯通,大大方便了市民群众出行。五邑路是连接江门与中山的主要通道,也是蓬江、新会与江海区的主要连接道路,贯穿繁华闹市,建成后有望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

“十三五”以来,江门市加快构建快速路骨架网,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逐步突破:贯穿东部三区一市、覆盖全市70%经济总量地区的江门大道分段实施建设,新会三江以北段和银鹭立交至小冈大桥段建成通车、三江至南门大桥段左幅试通车,银鹭大桥西岸至双水段加紧施工,东部一体大城格局逐步显现;江顺大桥竣工并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道G325线鹤山大雁山至桃源段改线工程建成通车。

与此同时,江门市积极推动等级公路、市政道路提质升级,打通交通“神经末梢”。礼睦路扩建工程、省道270线新会虎坑大桥扩建工程等多个项目陆续建成,开平环城公路基本建成,五邑路外海大桥至江门大道段扩建工程主线试通车,国道G325线鹤山址山至开平塘口改建工程、省道S270鹤城至杜阮段改扩建工程加快建设;建成甘棠路、南山路、杜阮北一路、迎宾西路、江侨路、胜利南延长线、连海路等多个道路工程……出行环境焕然一新,区域各产业园区有效串联,对外联通能力不断提升。

江海港口航道建设全面铺开

航道如同城市的动脉,万吨巨轮日夜穿梭,新航道的建设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新动能。2020年12月10日,崖门出海航道二期工程正式动工建设。该工程是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规划“三纵三横三线”中的“三线”之一,属于交通运输部和省水运重点工程。项目总投资估算18.78亿元,计划2023年1月完工,2023年3月试运行。

据了解,崖门出海航道二期工程起点位于双水电厂上游边界处,经崖门水道入黄茅海,终点接入高栏港15万吨级主航道,全长67.5公里。通航标准为1万吨级船舶满载全潮单向通航,兼顾2万吨级散货船、杂货船和集装箱船满载乘潮单向通航。崖门出海航道作为江门港(新会港)万吨级及以上码头泊位的重要配套设施,是推动江门港建成广东沿海地区性重要港口、实现江门港功能定位的重要保证。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银洲湖水路运输成本优势凸显,将加速“大船时代”的来临。

此外,江门港万吨级以上泊位增加至6个,比“十二五”时期增加了1倍。广东首个内河智能港口——江门高新港竣工,那扶河及镇海湾出海航道工程建成,港口航道建设不断加速推进。

交通是联系地理空间内社会经济活动的纽带,四通八达的交通基础设施将极大缩短时空距离,促进江门市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发展要素叠加交汇,促进经济驶向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十四五”交通投资目标2000亿元

一个个项目完工、开通,为“十三五”收官画上圆满句号;一个个项目动工、建设,为“十四五”开局敞开未来之门。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节点上,日前召开的江门市委十三届十三次全会提出,江门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力争“十四五”时期完成投资2000亿元。

“十四五”期间,江门市将围绕“交通强市”谋篇布局,强化全市作为珠西综合交通枢纽和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枢纽门户城市的地位,预计建设交通项目超260个,力争投资达到2000亿元,比“十三五”再翻一番。

提早布局,先人一步。2020年12月10日,珠肇高铁江门至珠三角枢纽机场段项目举行先开段开工动员会,项目建设总工期4.5年。作为深南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将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沟通大西南的高速铁路新通道。

当日,崖门出海航道二期工程正式动工建设,计划2023年1月完工。该工程是推动江门港建成广东沿海地区性重要港口、实现江门港功能定位的重要保证。建成后,崖门航道沟通内陆、面向海外的优势将进一步放大。

2020年12月16日,黄茅海跨海通道开启全面施工的新征程,计划2024年建成通车。未来将构筑起港澳地区连通珠海、直达江门、辐射粤西乃至大西南地区的主要东西向高速通道,书写大道跨江海、汇联大湾区的豪情壮志。

2020年12月29日,中江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正式动工,建成通车后将与同期建成的南中高速对接,并通过中山东部外环高速、南中高速万顷沙支线,连接深中通道,打通珠三角与粤西的路网瓶颈。

2020年12月30日,银洲湖高速全线动工。项目投资约127亿元,计划2024年建成。未来将填补银洲湖两侧没有南北向高速公路的空白,带动并支撑银洲湖沿线产业带的发展,有力推动银湖湾滨海新区、广海湾经济开发区发展。

一个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吹响“冲锋号”,将为江门交通事业发展增添更多底气,实现江门交通“十四五”良好开局。江门市也将继续发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持续发力建设立体高效优质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把江门打造成为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提供坚实保障。

展望侨乡大地,珠西综合交通枢纽的格局初步形成、内联外通现代交通体系愈发清晰,助力江门以更开放、更包容、更主动的姿态全面“拥抱”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现经济发展的快速腾飞。

2021-03-04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35661.htm 1 打造内联外通现代交通网 ​广东江门市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着力打造“一枢纽、两中心、三通道”江海门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