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聚焦

城市更新引领全面复兴

——北京市石景山区加快打造品质之城

石景山区是北京市的中心城区之一,因服务首钢公司为代表的“京西八大厂”而建区发展。近年来,石景山区立足中心城区功能定位,牢牢把握“双奥之区”的特色优势,运用市场手段和创新政策,深入推进城市更新,推动老旧厂房、老旧小区、平房区、低效楼宇等存量空间资源提质增效,以新首钢为重点带动“京西八大厂”全面转型,三次获得国务院“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城市”表彰。如今的石景山城区正在由传统重工业区向国家级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区迈进,肩负起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建设好首都城市西大门的时代使命。

科技助力冬奥

让老旧工业厂房“秀起来”

创新保护利用工业遗存。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成功举办,为保障首都蓝天,首钢高炉搬迁停产,留下了占地面积近1000万平方米的工业遗存。面对工业建筑物保护性改造利用审批路径缺乏等困难,石景山区在全国范围内先行先试,探索形成了工业建筑物审批新模式和工业构筑物“企业作承诺、政府强监管、失信有惩戒”审批新流程。首钢1号高炉被成功改造为电竞主题乐园,成为全球首个文化科技赋能百年工业遗存的全新展示窗口。此外,精炼车间改造成冰场和冰球场,工人宿舍、电厂凉水塔改造为高端酒店,料仓、筒仓改造为冬奥组委办公所在地,修补“再生”后的工业建筑既体现了新的城市功能,又保留了原有的记忆和魅力,城市与园区全方位融为一体。

全面推动新首钢“四个复兴”。石景山区在老工业基地改造中,注重保留原有老旧厂房风貌及肌理,借势借力冬奥推动工业文化与科技、时尚、体育文化融合发展。2020年,在“2+N”政策体系和税收贡献共享政策叠加影响下,首钢文化产业园、北京市电子竞技产业品牌中心和北京市科幻产业聚集区相继落地,智慧园区大脑等10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示范项目落户,未来五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也将在新首钢园区举办。塑造冬奥文化品牌,利用2号高炉建造奥运博物馆,建设北京冬季奥林匹克公园,实现首钢与永定河流域水系连通,打造“山—水—工业遗存”融合发展的新生态。开展品牌特色活动,3号高炉变身特色发布场馆,强化“首店”“首发”品牌集聚效应,北京国际服装周、国际创忆馆主题展、首钢极限公园等集中亮相。文化复兴、生态复兴、产业复兴、活力复兴全面迸发,新首钢正在由工业锈带快速蝶变为活力秀场。

以新首钢为龙头带动八大厂复兴。石景山区借鉴首钢更新改造试点经验,探索“京西八大厂”850多万平方米工业建构筑物保护利用和开发,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发展文创产业,打造新型城市文化空间。北重厂完成一般制造环节停产退出后,升级为“北重科技文创园”,京能热电厂变身“1919京西影视文创园”,二通厂建设中国动漫游戏城,老旧厂房为数字创意、动漫游戏、媒体融合等产业发展提供了新载体。借助北京发展高端智造业的契机,石景山区正在重点研究推动锅炉厂、机械厂转型,将传统制造与现代“智造”连通,为工业文明注入创新力量,引领带动“京西八大厂”整体复兴。

有机更新改造

让老旧小区“暖起来”

创新首开经验。石景山区老旧小区约697万平方米,70%由首开集团服务管理。2019年,石景山区与首开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统筹推进老旧小区有机更新和物业服务管理工作,区企双方建立了标准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具体的合作机制,实施“政企联动”。同年,以老山东里北社区为试点,从简单的物质环境修补转变为以综合改造、精细化治理与服务提升为重点的有机更新,围绕楼本体和公共区域,实施小区封闭管理、规范停车管理、修补破损道路、完善无障碍设施、自行车棚更新改造等项目,完成“10+1”提升工程,总结提炼了“3+N”有机更新模式,推动实现老旧小区安全、便利、绿色、宜居的整体提升。

深化鲁谷模式。鲁谷街道老旧小区包括3个社区共26栋楼、26.7万平方米,涉及45个产权单位、15家物业单位,普遍存在基础设施先天不足、公共资源缺乏、产权单位多物业管理不到位等问题。2020年,以鲁谷项目试点,探索实行社会资本参与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方式,引入愿景集团,投资2300万元,结合百姓“点单”需求,建设立体停车综合体、自行车棚改造、加装电梯等更新提升项目,成立北京市首个完成备案且开始履职的物管会,真正实现“建管一体、长效治理”,推动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形成投资—建设—运营—物业的闭环管理新模式。

健全城市更新机制。以区企合作为契机,石景山区率先提出“有机更新”概念,为老旧小区治理提供了一条区别于综合整治的治理路径。通过政企合作出资,推进17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和更新提升项目,同步实施物业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四有”基本标准,即有安全防范、有绿化保洁、有维修维护、有停车管理,小区物业三率均超过80%,实行老旧小区“兜得住、管得好、可持续”。

2020年,石景山区进一步提出要在“十四五”时期率先基本完成全区上世纪的老旧小区综合改造,通过健全居民参与、长效管理等机制,建立政府与居民、社会力量合理共担改造资金筹资机制,完善项目审批、财税金融土地支持等配套政策,实施老旧小区城市更新行动计划(2021—2025),滚动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拆建管于一体

让平房区“靓起来”

推进棚户区改造。石景山区在城乡接合部地区共实施5个棚改项目,累计改造4平方公里,拆除280多万平方米的城中村,建起整洁漂亮的楼房,约1.5万户居民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在棚改实施过程中,石景山区着手引进优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完善城市功能,满足群众需求,使城市成为宜居宜业、安居乐业的家园。

加强环境建设。石景山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创造优良人居环境,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穿实施到城市更新行动的全过程和各方面,盘活腾退出的公共空间和小微空间,改造、建设一批“家门口的好去处”。在长安街西延线形成了包括13个公园在内的城市森林公园群。目前,石景山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9.6%,城市蓝绿交织,山水文化融合,生态空间各具特色,尽显“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美丽姿态。

推动城市更新向街区层面延伸。随着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分区规划和街区控规相继出台,石景山区试点以街区单元实施更新。梳理整合存量平房院落,打包规划,统筹布局,在街区层面进行整体研究。借助大数据平台,对街区的交通出行、职住关系、休闲活动、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明确更新的“资源清单”和“问题清单”,策划街区更新的规划综合实施方案,因地制宜对街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一体谋划、改造和建设,提升城市精治、共治、法治水平,不断焕发城市新活力,给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带来新的美好。

(本文由北京市石景山区委改革办提供)

2021-03-04 ——北京市石景山区加快打造品质之城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35634.htm 1 城市更新引领全面复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