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观察

在乡村振兴中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 洪 涛

2020年我国实现脱贫目标,这是在历史时空点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的又一个战略目标,完成了“一不愁、三保障”下的脱贫,但是脱贫是一个长期性、艰巨性、动态过程。

这里所说的长期性是指大病大灾返贫、产业基础不牢返贫等多种因素都可能会导致重新致贫;艰巨性是指前期有个别地区的突击性脱贫,需要进一步稳定过程,当这个过程稳定脱贫后,才有可能向小康生活水平更上一个台阶;动态性是指“一不愁、三保障”下的脱贫,到全方面、全方位、高水平、高层次的脱贫。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2021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增长继续快于城镇居民,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

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央一号文件提到了四个方面:一是设立5年衔接过渡期,用5年时间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推动“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二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这里指的是一般返贫、易地返贫两大重点,时刻关注并把握;三是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这里强调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并不矛盾;四是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提高他们的收入,对特殊低收入者纳入低保范围。

笔者认为,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振兴是脱贫的延续。为此,从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并不矛盾,其方式需要转变,但是也具有延续性特点。在5年过渡期内,应迅速将脱贫攻坚为主转变为乡村振兴为主上来。就电子商务而言,将电商扶贫、消费扶贫转变为“数字农村电商”上来,真正为数字乡村建设、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数字化赋能”转型和升级。

对于“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一号文件指出,需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如同精准扶贫一样,对易返贫致贫人口采取及时发现、及时帮扶,这也是数字乡村建设的具体内容。

第二,以大中型集中安置区为重点,扎实做好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工作。持续加大就业和产业扶持力度,继续完善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切实提升社区治理能力。这里针对“异地扶贫”来说,要加大就业扶贫和产业扶贫的重点工作,从而避免返贫。

第三,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许多扶贫项目是国家投资的,因此,需要加强管理,并充分运用,特别是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系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2021-03-03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35622.htm 1 在乡村振兴中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