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颜泽文
近年来,茶产业在促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四川省有产茶县(区/市)130个,占全省71.04%;全省茶农约550万人,占全省农业籍人口9.17%;综合实力排名全国第二,14个县跨入全国茶产业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带动贫困人口约100万人,涉茶贫困户人均年收入5000元以上。2020年四川省所有贫困县实现脱贫摘帽,伟大的成果来之不易,其中,四川茶产业贡献突出。
四川省是茶叶大省,茶叶是四川省传统优势产业,充分发挥四川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和文化优势,是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主要着力点。只有加快推进川茶产业“基地生态化、产业集聚化、品牌国际化、营销多元化和经营规模化”创新发展,才能促进全省茶产业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机衔接。
笔者认为,四川省茶产业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仍然较少,全省有工商注册的茶叶企业4000多家,国家级龙头企业却仅有8家,生产集中度低,品牌茶市场占有率不高。此外,笔者认为川茶地方区域品牌的打造声势不大、力度不够、持续性不强,进而导致整个川茶产业的品牌效益普遍不高。加之初加工企业小散弱,加工作坊多达上万户,川茶产业抱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局面还未真正形成。在人才方面,营销、管理、基层技术推广人才匮乏,尤其缺乏领军型复合型人才,也是阻碍川茶发展的原因。
因此,笔者建议由政府主导,召集相关职能部门和重点产茶市进行专题研究,本着资源共享、优化互补、合作共赢的新发展理念,打破固有的行政区域,以资本为纽带培育大集团,将其打造成为一个资源整合的产业平台。同时,联合四川省其他龙头企业或经营主体,带动一大批中小茶企共建大基地,共享大品牌,开拓大市场,形成川茶产业转型发展的闭环,彻底改变四川省茶产业小散弱乱的不良局面,巩固产业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此外,龙头企业对任何产业的发展引领都至关重要,四川茶产业更是如此。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其他省份的茶企、茶商以及本地的茶叶商贩基本“按兵不动”,只有龙头企业想尽千方百计,自觉承诺不压级、不压价、不限收、不拒收,竭力保障茶农“稳产增收”,这是龙头企业“讲政治、敢担当”的有力体现。因此,龙头企业还应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和价值,一方面是加快高质量发展,切实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另一方面要对整个茶产业有足够的情怀和担当,对促进茶农持续增收和整个产业更好发展作出最大努力和应有贡献。
笔者希望龙头企业持续发挥作用,推动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并以此为抓手,为乡村振兴“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