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创新“四规合一”机制 破解乡村治理难题

——访江西赣州市大余县委副书记李秋平

□ 本报记者 田新元

□ 李黄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当前我国农村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之中,乡村治理面临着许多需要破解的挑战和难题,强化实践探索、总结成功经验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在扎实推进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过程中,坚持以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攻方向,创新党规、法规、村规、家规“四规合一”工作机制,形成党建引领与自治、法治、德治的有机统一,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19年,大余县在江西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被评为优秀,“三治”并举创新乡村治理新模式入选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江西实践典型案例。日前,记者就大余县在推进乡村治理创新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采访了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委副书记李秋平。

以党规强引领

凝聚各方合力

李秋平告诉记者,大余县坚持以党章党规为指引,扎实推进“党建+乡村治理”,持续强化乡村治理的组织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依据《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制定村级党组织主体责任清单和村干部权力清单;出台《大余县基层党建工作问责办法》,建立乡村干部勤廉承诺制度和廉政档案制度,加强对乡村干部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以完善的机制倒逼党组织和干部知责明责、主动履责。

以引导广大党员在乡村治理中担当作为为目标,全面推行“党性体检”“设岗定责”“红色信贷”“积分管理”“承诺践诺”及流动党员“双联双管”等有效机制。选派105名第一书记、105名名誉村书记、3300余名党员到村(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担负起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推进抓党建、促发展、保稳定等工作。

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为切入点,以村党支部引领乡村治理为具体抓手,着力构建“党组织+自治+法治+德治”的乡村治理体系,切实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汇聚乡村治理合力。

以村规促自治

夯实治理基础

李秋平表示,为充分发挥村委会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作用,大余县在所有村(社区)推行“一约四会”,即修订村规民约,建立完善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反邪会“四会”组织,实现乡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一约”重认同。由村“两委”干部、党员、村民代表、红白理事会成员等共同参与制定,形成全体村民认同、具有本村特色的村规民约。

“四会”激活力。村民议事会激发自治活力,发挥“民情联系、民主议事、民意监督、民心引导、民权维护”五项作用;道德评议会规范道德行为,挖掘宣传好人好事,遏制不良风气苗头、倡树良好社会风尚;红白理事会推动移风易俗,推进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破除封建迷信,反对盲目攀比;禁毒禁赌反邪会营造健康氛围,配合开展禁毒、禁赌、反邪教系列宣传活动,整治黄赌毒、封建迷信、非法宗教,推动各村形成管理依村规、办事找“四会”的新习俗,有效激发自治活力。

“五老”强监督。由村干部推荐村中有威望、公道正派且热心服务群众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医生、老工人,经村民代表大会选举通过,负责监督村规民约落实情况,对多次违反村规民约、屡教不改、严重影响村庄形象或对村集体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纳入“失德榜”进行全村公示,其家庭成员升学、征兵、入党、考公职人员等涉及政审时,村委会将出具其不良表现材料函告党组织或者用人单位。

以法规筑基石

守好治理底线

李秋平指出,大余县开展访前法律服务工程,率先在每个乡镇成立信访前法律咨询中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全县118个村居各配备一名法律顾问。同时,通过优化信访流程,建立访前甄别指导、访中依法化解、访后跟踪评估等服务机制,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免费的访前法律服务,打通法治渠道解决群众诉求“最后一公里”。

开展“法润乡风”工程。安排52名法院干警与118个村(社区)结对共建,上门入户为村民提供法律服务。

开展《民法典》宣传工程。《民法典》颁布实施以来,及时组织开展了相关培训,累计培训乡村干部1200余人,为推进学法、用法、守法打下了较扎实基础。

开展“百善孝为先”工程。针对子女有条件但不赡养老人,子女打骂老人、虐待老人、遗弃老人,老人生病子女不看望、不照顾等五种情形,由县法院优先受理,并一律免交诉讼费。同时,通过安检裁判、执行,推动形成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看问题、办事情的浓厚氛围,大余县连续7年荣获“全省信访工作‘三无县’”。

以家规增和谐

筑牢治理支撑

李秋平说,为充分发挥家规对家庭成员的教化作用,大余县通过倡导良好家风家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面引导人们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

推进“家规家训进万家”活动。组织各村各户结合族谱、祖训和家风,订立简明易记、朗朗上口的家规家训,切实发挥家风家规家训的润物无声作用。

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全县所有村(社区)建立道德讲堂,通过培训讲座、巡回讲演等方式,营造以德育人的良好氛围。

开展道德评议活动。通过“群众评、乡贤论、榜上亮”,在各村(社区)设立耻辱榜、进步榜、光荣榜,进一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每年评选一批“最美家庭”“平安文明和谐家庭”“道德模范”“五好家庭”和“身边好人”,在全县大会上进行颁奖授牌、宣传报道,让好人好事家喻户晓,通过大力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为推进乡村治理提供扎实的道德力量支撑。

2021-01-12 ——访江西赣州市大余县委副书记李秋平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34239.htm 1 创新“四规合一”机制 破解乡村治理难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