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综合

探索乡村振兴的“修文模式”

贵州修文县深化供销改革助推乡村振兴

□ 王 峰 华时政 曾 平

习近平总书记曾要求供销社系统认真研究:“地谁来种、种什么、怎么种、种出来的产品怎么办?以及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什么新需求,老百姓缺什么,有什么困难?”等问题,贵州省修文县作为省县共建供销社改革综合试验区,结合当地实际把供销社建到了村上,探索出了乡村振兴的“修文模式”。

冬日暖阳,走进修文县六广镇元庆村供销党建示范园,连片的土地里长满了绿油油的莲花白,到处都是村民忙碌的身影,收割、装筐、装车,村民们忙得不亦乐乎,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

“这是今年的第二波丰收,有了这个供销产业园,我们农民的汗水就能换成‘真金白银’了。”元庆村党支部书记李松喜气洋洋地说,以前元庆村的土地都是种植玉米等传统农作物,经济效益低下。今年村党支部采取“村集体企业+供销社+农户”模式,依托村集体企业组织村民流转土地500余亩,与县供销集团公司合作建设农业产业园区,种植辣椒、莲花白等蔬菜。种植的300亩辣椒在今年7月迎来了第一波丰收,收益达90余万元,正在收割的200余亩莲花白预计收益24余万元,村民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元庆村如今的变化,只是修文县引入供销社力量助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一个缩影。

修文县供销社主任张嘉勇介绍,把供销社建在村上,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精准回答了“谁来种地”的问题。

组建新型农业联合经营主体,由县供销社发起,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主导,引入社会资本、农村集体产权资源、当地龙头企业共同组建村级供销“三农”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村级供销合作社”),全面贯彻“村社合一”“‘三社’促‘三变’”“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等理念。

在村级供销合作社组织架构下,设立“两中心”“一社”。“两中心”为社员股金服务中心、三农服务中心,“一社”即综合服务社。通过社员股金互助服务,为以低效玉米调减为主的农村产业革命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量身定制提供以测土配方施肥为主的土地托管综合性农业社会化服务,同时有效承接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功能,打通农村流通渠道。

强化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针对农村土地“分”有余,而“统”不足的现状,以密切与农户的利益联结为核心,把农户引入现代农业的发展轨道,不断增强农户对供销社“依附度”。学习借鉴韩国、日本和江苏华西村等地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由供销社负责集中流转土地,采取农户委托供销社“代建代管”或“返包倒租”等方式,由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带领农户自己种植,激发农户的内生动力,提升他们的参与度,增强获得感,把村民变成供销社社员+党员,有效助推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努力将供销社打造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

截至目前,修文县已成功组建村级供销合作社10个,牵头带动74个村发展现代农业。将供销社建在村上,把村级供销合作社办成经济实体,有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此外,修文县供销社还做细做实“三社”促“三变”精准扶贫模式,精准回答“地怎么种”的问题。在生产环节,实施新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工程,精准调整种植结构,解决了种什么、怎么种的问题;在资金保障环节,实施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服务工程,精准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在销售环节,实施新型的农村电商综合服务工程,精准回答种出来的农产品怎么办的问题;以“土地流转+劳动力入股+生产分红”“土地和劳动力入股+生产分红”“奖励种植+保底订单”“集中收购合作”“贫困户参与奖励”等多种模式,激发农户内生动力。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助推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把供销社办成真正的经济实体,更好的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助力乡村振兴,持续推进以低效作物调减为主的农村产业革命。”张嘉勇说,修文县供销社将持续发力,聚焦供销社主业,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因社制宜提质增效,努力开启供销合作事业发展新征程。

2020-12-29 贵州修文县深化供销改革助推乡村振兴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33798.htm 1 探索乡村振兴的“修文模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