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付朝欢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建设第三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部署开展第三批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最新公布的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共有92家,其中创业就业方向25个、融通创新方向27个、精益创业方向32个、全球化创业方向8个。
据了解,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公布首批28家国家双创示范基地。2017年6月,第二批92家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名单公布。3年半时间,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的数量一直保持在120家,直到第三批名单日前公布。目前,双创示范基地已达212家。
为什么要在这个时间节点启动第三批双创示范基地建设?这次在分类上体现差异化功能定位是出于什么考虑?下一步如何抓好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对此,国家发改委负责人就第三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建设答记者问。
创新创业带动科技成果转化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全会把创新作专章部署并置于各项任务之首。
“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的关键时期,启动建设第三批双创示范基地具有重要意义。”这位负责人从稳就业、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是有利于保居民就业和保基本民生。创新和创业相连一体、相互促进,创新创业就是要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近年来,双创示范基地以创业带动就业,在稳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需求很大。启动第三批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就是要更大程度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示范作用,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向社会释放积极信号。
二是有利于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大冲击,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需要充分发挥广大双创企业在强链补链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启动第三批示范基地建设,就是要推动更多大企业开放创新链、供应链,引导更多双创企业做好配套研发、配套生产,共同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三是有利于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目前,我国研发投入强度已经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研发经费总量稳居全球第二位,研发人员数量全球第一,虽然国内发明专利授权、国际专利申请、国际论文发表等产出指标全球数一数二,但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仍十分突出。创新创业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重要渠道,对于提高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至关重要。启动第三批双创示范基地建设,赋予其承担深化“放管服”改革、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等任务,鼓励其在打通创新创业痛点堵点方面先行先试,就是要通过创新创业带动科技成果转化,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强化区域覆盖、功能布局、协同发展
《通知》提出,要推动双创示范基地特色化、功能化和专业化发展。
这位负责人谈道,2016年以来,国务院批准建设了两批共120家双创示范基地,涵盖区域、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等不同类型,是各地区最具活力的创新主体和新动能策源地。据统计,双创示范基地年均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万家,一大批优秀初创企业加速成长。
他同时坦言,部分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发展同质化、特色不鲜明,重“硬件”轻“软件”,影响了示范作用发挥。因此,《通知》要求,第三批双创示范基地要按照创业就业、融通创新、精益创业、全球化创业等差异化功能定位,强化区域覆盖、功能布局、协同发展,增强双创示范基地的示范功能和带动效应。
具体而言,创业就业类双创示范基地侧重于社会服务领域双创,为大学生、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等重点人群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提供场地供给、人员培训、项目孵化、政策咨询、融资服务等便利,突出创业带动就业的功能,每年吸纳或带动一定规模的重点人群就业,新孵化一批初创企业。
融通创新类双创示范基地侧重于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搭建共性技术、产教融合、科教融合、生态实验室等创新创业平台,支持双创企业加入大企业的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联合组织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活动,共同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战略性技术和产品,打造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格局。
精益创业类双创示范基地侧重于培育“隐型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构建专业化、全链条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传承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倡导敬业、精益、专注、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文化,在产业细分领域和关键环节培育一批“小巨人”,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百年老店”。
全球化创业类双创示范基地侧重于深化开放创新合作,按照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与全球创新城市、跨国企业等共建国际化的创新创业平台,深化人才合作、创新合作、创业合作、产业合作,培育创新创业国际化品牌。
建立健全双创示范基地分类评价体系
在被问及下一步如何抓好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时,这位负责人表示,国家发改委将聚焦促改革、稳就业、强动能,着力打造创业就业的重要载体、融通创新的引领标杆、精益创业的集聚平台、全球化创业的重点节点,深入推进创新创业,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强化改革示范。结合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组织双创示范基地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探索新产业新业态包容审慎监管制度、营造有利于创业投资发展的制度环境等方面开展改革探索,树立一批深化创新创业体制机制改革的示范基地标杆,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改革经验并在全国推广。
强化分类施策。围绕创业就业、融通创新、精益创业和全球化创业四个方向,推动前两批双创示范基地调整优化功能定位,朝特色化、功能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依托不同类型的双创示范基地开展不同的双创活动,承担不同的双创任务和项目,给予差异化的政策引导,强化各自功能发挥。
强化政策激励。按照国务院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进一步加大激励支持力度的有关部署,对工作成效明显的示范基地,在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方面予以重点倾斜。推动双创示范基地与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对接,与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任务对接,形成政策叠加效应。
强化动态调整。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协调指导,健全长效管理运行机制,加强对双创示范基地的运行监测和绩效评估。建立健全双创示范基地分类评价体系,按照总量控制、动态平衡的思路,定期组织考核评价,对工作组织不力、示范效应不明显的双创示范基地,及时商有关部门予以调整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