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海森 卢伯军 胡春明
江苏省海安市以铁路货运枢纽为功能核心,集聚专业物流平台,畅通多向物流通道,促进长三角中心区北翼生产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国内贸易与跨境物流的双链驱动,为“双循环”蓄积澎湃动力,蹚出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枢纽经济发展之路。
在这里,枢纽不仅是通道通畅,更是平台集成,专业功能为产业转型全面“解锁”。
海安紧紧围绕“枢纽海安、物流天下”“产业高地、幸福之城”战略定位,孕育省级物流园区——江苏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园。园区充分发挥“公铁水”无缝对接优势,锻造多式联运、期货交割、保税物流、现货贸易四大功能平台,吸附流动的“资源”安家落户、落地开花,成为支撑区域产业转型的“四驱引擎”。
入驻海安商贸物流园的各大功能平台全面打开“车来车往”“货进货出”的发展场景。在3年~5年的发展周期内,园区大宗物资流通量快速突破200万吨,期货交割库群出入库量接近80万吨,凤山港吞吐量超过30万吨,海安保税物流中心进出区货值逼近3.5亿美元……
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园大宗物资物流平台呈现强大的统整力、集聚力和吸纳力,彻底改变周边地区大宗物资物流“各走其道、各行其是、各展神通”的无序局面,将大宗物资物流更低成本和更高效率的优势不断发挥到极致,物流市场需求潜力得以充分释放。
在这里,枢纽不仅是循环通畅,更是成本控降,创新服务为产业赋能全面“解压”。
“我们一直致力于创新自己的服务品牌,打造自己的运输产品,定时定点定位发送的铁路班列便是我们一直努力也必须要干成的事情。”9月29日,在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海安铁路物流基地现场,基地副总经理钱广红说,“目前,从运营的数据可以直观地看出,基地的创新是很成功的。2016年海安铁路到发量才24万吨,2017年32万吨,2018年44万吨,2019年80万吨,2020年有望达到100万吨。”
作为中铁上海局首个“路地合作”铁路货场,海安铁路物流基地是海安货运枢纽的扛鼎平台,2020年基地大动作频频。
5月26日,中欧班列(海安—东盟)开行,海安再添进出口新通道。
7月9日,首列沪苏通铁海快线班列正式启动运营,目前,每周10列、每列30车的开行频率和开行量以及90%以上的满载率,让海安作为重要节点的物流枢纽与洋山港、宁波港有了绿色快捷的大运能和全天候的物流通道,极大地降低了海安以及周边地区出口企业的物流成本。
9月30日,海安荣威运动用品有限公司的又一批产品,通过沪苏通铁海快线班列运往上海洋山港,从洋山港发往全球各地。“我们一年有1万左右标箱通过专列运输,一年可以降低成本1200万元。”海安荣威运动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成锋说,“下一步,我们将和铁路部门保持紧密联系,通过这班专列,把海外进口的原材料从洋山港运到海安,必将极大降低运输成本。”
据了解,2020年海安铁路物流基地为合作企业节省物流成本超过1.2亿元,其中,为130多家海安本土企业每年节省物流成本8000万元以上,仅铁海快线班列就可以为合作企业外发的每个集装箱节省运费800元~1000元。
在这里,枢纽不仅是物流本位,更是发展共享,高端取向为产业融合全面“解码”。
在枢纽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海安一批优质企业快速发展,有色金属产业板块从曾经不足30亿元的工业产值到如今超过100亿元,鹏飞、鑫缘成为全国制造业单打冠军,成功获批中国丝绸流行面料等多个国家级、省级特色产业基地。交通枢纽和平台建设的日益完善,不仅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也惠及了当地百姓。
“百国百品”海安保税进口商品直营中心,通过各国驻华使领馆的帮助与推荐,依托“海安保税”的功能优势,优选来自世界各原产地国家的商品,门类齐全,价格实惠。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冲击世界经济的大背景下,国家提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百国百品”也积极谋划,打通全流程创新链条。
“基于海运、陆运、铁运以及空运等方面的物流便捷度,再加上保税物流中心、进境肉类指定监管场站等平台,我们做了百国百品直营中心,让‘双循环’的红利直接共享给海安百姓。”据“百国百品”海安保税进口商品直营中心总经理张启透露,“不久的将来,我们还会增加一条日处理快递4万件的流水线,届时,优选优质的进口商品集聚到海安,再以海安为基点辐射到全国。”
“十三五”期间,海安的枢纽地位更加巩固,内涵不断丰富,物流覆盖面越来越宽广,层次越来越高端,海安的经济发展动能也更强劲,结构也更优化。“随着枢纽经济的深入推动,物流对产业的集聚效应和产业对物流的反哺效应将进一步彰显,必将吸引更多的高端资源在海安聚合裂变,转化为新的发展动能,带动区域各大产业协同发展。”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园党工委书记吴建华表示,站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的历史节点,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必将在发展的“关键时期”,争创全市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十四五”时期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