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关注

培养高技能人才 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职协副会长,深圳技师学院党委书记、校长李滔谈高技能人才培养

李 滔

□ 张永德

中国职协副会长,深圳技师学院党委书记、校长李滔表示,要站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工业强国、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看待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培养一大批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中国创造”转型升级,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工业体系,为国家振兴、民族复兴贡献绵薄之力。

谈到当前我国面临美国挑起的贸易争端和技术打压,此时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有何重要意义时,李滔认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而职业教育则是产业升级和国家强盛的基础。纵观世界近现代史,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崛起,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职业技术教育先行战略,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技术工人,为英国工业强盛提供了人才保障。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作为战败国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复苏,经济实力跃居世界前列,其秘密武器之一就是德国通过“双元制”职业教育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为德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腾飞奠定了人才基础。

李滔表示,我国目前正处于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美国对中国挑起贸易争端,在关键技术上“卡脖子”,其根本目的是打压中国的产业升级,遏制中国崛起。作为深圳先行示范区的技工教育工作者,我们生逢其时、责无旁贷,我们要学习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先进经验,结合实际锐意创新,探索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为我国技工教育发展探索新路子,贡献“深圳模式”和“深圳智慧”,培养一大批创新型、国际化高技能人才,为“双区”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对于深圳技师学院在具体办学过程中,有哪些改革创新举措,李滔介绍说:“我校紧紧围绕为深圳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这一中心,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紧贴深圳产业需要设置专业,建立现代技工教育专业体系。着力深化校企合作,与华为、腾讯、宝马、华大基因等领军企业深度合作,构建‘高端引领 深度合作’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将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本土化,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深圳特点的技工教育‘双元’育人模式。”

“校企合作的具体举措方面,我校创新实施‘五个引进’”。 李滔表示,一是引进高端企业的技术标准,改进专业课程,共同开发教学大纲和教材;二是引进高端企业的真实项目,开展教学实训实习,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和针对性;三是引进高端企业的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参与专业建设和课堂实训教学;四是引进高端企业的认证体系和人才标准,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五是引入高端企业的先进文化,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020-12-23 ——中国职协副会长,深圳技师学院党委书记、校长李滔谈高技能人才培养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33611.htm 1 培养高技能人才 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