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湖北省咸宁市纪检监察统筹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和巡察监督,一体推进“四项监督”协同贯通、监督互动、信息互通,攥指成拳,汇聚监督合力。
构建“三位一体”工作机制
咸宁重点围绕信访举报、审查调查、监督检查、巡察工作等环节,统筹各监督力量,建立健全8类32条“三位一体”工作协调机制,推动形成贯通协同的监督格局。
建立完善协作机制。党风政风监督部门牵头抓总,监督检查部门分片包保联系,派驻纪检监察机制延伸嵌入监督检查,实现对重点监督项目的统筹谋划、整合部署、靶向推进。
制定细化监督清单。对照清单压实整改落实责任,构建分工负责、衔接贯通、协同配合的联动格局。针对巡察发现问题较多、整改难度较大的单位,列出问题清单,实行市领导带队,多部门联合督促整改工作机制,开展体检式政治监督,形成“政治画像”和个性化问题报告31份,清退清收资金273万余元,1名市管干部被留置,1名副县级干部主动投案,起到强大震慑作用。
加强人员交流配合。推进队伍交流协作,建立跟班锻炼、交叉使用灵活用人机制,定期进行业务研讨交流。在对被巡察单位进行巡察时,对口联系的监督检查室和相关派驻纪检监察组要选派人员参与巡察。通过落实“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开展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等专项监督12轮,全市共约谈43名地方和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处理42人。
建立“三级联动”监督网络
咸宁打通“四个监督”内外循环,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督网络。
打造一根“传帮带”。建立完善市带县、县帮乡、乡管村的上下联动协作工作机制,压实市县乡三级纪检监察机关、派驻(出)机构、巡察机构监督专责。
铸造一条“延伸链”。借鉴“屋场夜话”的成功做法,将“四个监督”的触角延伸到基层,打通监督“最后一公里”。深入开展监督检查“四下”“四访”活动,紧盯扶贫、民生等重点领域问题,推进开门接访标准化、全员接访规范化、带信下访制度化、入户走访常态化。今年以来,全市纪检监察干部以六大活动为契机,参与基层群众接访和企业调研1600多人次,收集群众诉求和企业问题336条,推动职能部门解决问题132个。
打磨一杆“民心称”。紧盯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以“监督的再监督”为途径,科学精准稳慎有效实施追责问责,督促各级职能单位“抓本级、带系统”,精心打磨一杆“民心称”。今年以来,全市共查处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132起382人,党纪政务处分31人,以严厉的追责问责凝聚民心、赢得民意。
完善“三维共建”运行体系
咸宁着力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维度下力气解决“四个监督”的对接“中梗阻”问题。
开好一个综合分析会。开展监督检查前,组织纪检监察机关的法规、党风、信访、案管、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派驻等相关部门定期召开例会,剖析发案根源,查找制度漏洞,为统筹“四项监督”提供信息支撑、决策参考。针对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乱象、违建别墅、长江流域禁捕退捕、合村并居等问题,开展6次监督检查综合分析会,排查问题线索242条,追责问责96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7人,纪检监察建议书 83份。
开发一个信息化系统平台。按照“联通拓展、完善功能、优化模块、推动统筹”原则,突出“监督信息归集、廉政档案管理、政治生态评价、监督流程监控”等功能,打造跨部门综合数据分析信息化平台,与纪委监委、巡察机构和职能部门的数据对接,对日常监督发现的信息进行集中管理,目前覆盖外联单位59家,梳理出47家单位490条数据目录,有效破除了“信息孤岛”。
畅通一条信息处置渠道。做好纪检监察机关与巡察机构全过程信息互通对接。巡察前,由信访、党风、案管部门提供相关问题线索,为巡察组指明靶向;巡察中,巡察组对存疑信息与纪检监察机关实时共商,有的放矢查找突破点;巡察后,巡察组将发现线索移送案管部门,巡察报告抄告监督检查部门。今年以来,全市巡察机构向纪检监察机关反馈面上问题502个、问题线索43件,形成高效快捷的监督协作互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