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海森
2016年7月,刘云军主动请缨到青海玉树开展为期三年的精准扶贫,担任玉树州卫健委副主任,州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苦熬三年,不如苦干三年”是刘云军在玉树最常说的一句话。三年里,他把北京西城的先进医疗理念与技术传送到高原,把一家人心涣散、资不抵债的医院转变为玉树第一家三级综合医院。
作为援青医疗队队长,从北京到玉树,从海拔几十米到平均海拔4200米,刘云军和其他同事一样,也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但带给他更大的反应是玉树州人民医院的现状——竟然还保留“大锅饭”分配模式,导致人才留不住,患者不满意,有69人要调离或病退。
“给我三个月,就三个月,三个月医院没起色,我签字放你们走!”刘云军开始着手准备新的绩效改革分配方案,将原先每个季度30万元的绩效额度提高到每月50万元,奖勤罚懒,奖优罚劣。
新制度在实施后第二个月就见了效——每天住院病人从原先的46人增加到了84人,到第三个月就增加到了100多人;每月医院的收入也从之前的亏损5万元~8万元,到第三个月竟然结余40多万元。
玉树州人民医院的改革第一枪成功打响后,刘云军又趁热打铁,三年中组建了14个新学科、开展了168项新技术,培养了101名技术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