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尹道振
深圳市福田区福保街道自成立起就身负改革使命、自带“改革基因”。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福保街道以党建为引领、以改革创新为主线,结合“善时、善治、善地”的工作理念,聚焦智慧社区、智慧治理、智慧服务、智慧健康四个维度,以人民为中心,打造智慧街道3.0版本,探索基层治理立体式智慧化服务改革。
党建有温度服务聚人心
——创新党群服务中心运营模式,切实提升为民为企服务效能。
福保街道在构建“1+10+N”党群服务中心联盟体系基础上,通过邀请商业策划、专家分享成功商业运营案例等方式,联合专业团队对街道5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1个保税园区党群服务中心的运营现状、人力资源结构、居住人群特点、群众需求、企业需求进行全面摸底调查。
同时,围绕提升建设力、策划力、传播力、辐射力、共享力等“五个力”,通过联合机构开展专题调研,邀请有丰富企划推广经验的专家分享商场运营策划典型案例,形成《建议聚焦“五个力”创新运营模式,提升党群服务中心为民服务效能》的调研报告。在当前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的情况下,结合企业复工复产等,取得良好效果;通过在线问卷、走访座谈、会议宣讲等征集企业和居民个性化需求,设计解决方案和提供服务产品。
——创新工作机制,提升便民服务水平。
福保街道充分发挥社区党委核心引领作用,创新“党建+”“法治+”“网格+”“智慧+”的“四+”工作机制,并在益田社区试点,多元主体共建共治成效明显。
“党建+”:通过打造“党建+社会建设”“党建+业委会”“党建+物业管理处”等系列党建品牌,如益田村第七届业委会中,党员占比高达77%;累计引入104家社会组织、企业参与社区服务、开展活动3700余场,直接服务社区居民达50万人次。
“法治+”:组建由律师、调解委员会成员、司法所工作人员组成的普法队伍,推出“普法大讲坛”“物业大讲堂”,创新开展“益起爱法”、儿童议事会、法治夏令营等项目,开展法治宣传活动100余场次,成功解决纠纷200余宗。
“网格+”:围绕防控违法犯罪、化解矛盾纠纷、排除公共安全隐患三大工作重点,探索将基层治理和网格管理相结合,实现“网格”管理全覆盖。
“智慧+”:依托福田智慧街道工作平台,将政务审批流程模块化,确保行政审批依法依规开展,打造法治政务;开展物联网示范社区试点,调研分析梳理出11类35项需求,形成《福保街道益田智慧社区建设方案》。
益田社区先行先试,勇于探索创新,社区工作法入选民政部全国“100个优秀社区工作法”,2018年荣获“广东省依法治省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社区。2020年12月,益田社区获广东省司法厅推荐申报第八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创新“党支部活动项目化”
福保街道推动党组织向基层延伸,从2018年底开始,逐步推广“支部活动项目化”做法,解决辖区群众困难需求和辖区建设发展难题。目前,已累计开展党支部项目化活动205个,街道各机关、各社(园)区党支部已100%开展党支部项目化活动。
——放权赋能,激活支部内生动力。
“党支部活动项目化”后,支部书记带着党员走出会议室,将组织生活开到群众身边,在了解民需、解决民难的过程中树立党员形象。
“‘党支部活动项目化’后,我们的组织生活越来越规范,党员参与积极性越来越高。”福保街道福保社区江南名苑党支部书记张伟华说。
例如,福田保税区园区长富大厦党支部为解决员工上下班交通拥挤问题,建议开办员工“六点半学校”,并把这个提议作为党支部的项目来推进,现已开展60余堂课程,参与群众超过2000余人次。
2020年5月,福保街道召开“党支部活动项目化工作座谈会暨2019年优秀项目颁奖活动”,经居民群众反馈及党组织考核,评选出福保街道2019年“党支部活动项目化”优秀案例12个。
——党员“示范力”,先锋旗帜别样红。
例如,福保社区离退休第七党支部书记张丽芳,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解决疫情初期防疫物资短缺问题,发动身边业主、朋友紧急筹措数百个口罩火速送至小区物业一线,还带领党员和居民群众在网上学习做口罩,每天熬夜用一针一线缝制出300多个口罩,送给一线抗疫的保安和清洁工,被亲切地称为“口罩阿姨”。
疫情高峰期时,张丽芳对湖北返深居民进行暖心关爱,以邻居、老大姐的身份,通过电话、微信等联系方式对其进行安抚。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后,她又积极带领支部党员捐款捐物,主动发起“爱心送餐”的党支部活动项目。“爱心送餐”在5个小区开展,送上爱心餐品520余份,共计230人次参与,唤起了居民“家园”意识,凝聚了党心民心,带动居民共同建设“健康家园、无疫小区”。2020年10月21日,张丽芳获评“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再如,福保街道石厦社区攸县党支部发起“党员示范车免费接送中高考学生”项目。2020年7月,在全市中高考期间,攸县党支部20辆张贴着“2020爱心助考”标语的“爱心送考出租车”,免费把考生送到考场,被深圳市评为最美“的哥队”。2020年12月,石厦社区攸县党支部获市委、市政府表彰的“深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深圳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响应民需,提升民众幸福指数。
福保街道通过“党支部活动项目化”开展“金色阳光舞蹈班”“老年人书画活动”“全民阅读培训班”等丰富多彩的项目形式活跃民生建设,社区各个年龄层居民都被带动起来,积极参与社区治理。
例如,圆梦园小区与紫荆道间绿化带“脏、乱、窄”,社区离退休四支部牵头,与城管部门、街道执法队、小区物业管理处等共同发力,对绿化带死角进行清理和提升。
建设智慧社(园)区新样板
——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让社(园)区变得更“聪明”。
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成熟技术,在益田社区试点建设“地下车库出口警示系统”、以消防栓监测和高空抛物监测为重点的“智慧安防”、以健康服务微中心为重点的“智慧服务”、以噪音监控和市容环境监测为重点的“智慧人居环境”、以户外电子屏综合展示的“智慧宣传”等,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对不同种类的236台非市政消防栓、5个高空抛物监测点进行实地确认,形成益田村消防水系统监测、高空抛物监控、户外宣传解决方案。
在益田社区、石厦社区“三小”场所试点安装500套5G智能人体感应无线语音烟感,建立基于电信5G网络统一的智慧安全管理系统;在辖区配置32个“大喇叭”(应急宣传智能音柱),打造街道无线化、互联网化、数字化的应急宣传体系统。
——搭建“块数据”平台,探索智慧治理新路径。
依托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发展,在福田保税区探索“核心引领,多元共建,创新驱动,服务园区”的工作理念,完善“一基五柱”,其中,“一基”为统一地址库,“五柱”为人口、法人、房屋、事件、通讯五大基础数据;实施“五码关联”,其中,“五码”为身份证号码、社会信用代码、房屋编码、手机号码、事件编码,将赋码入格扩充至商事主体领域。同时,依托“块数据”技术,以封闭空间为单位进行唯一房屋地址编码,丰富空间信息和企业信息标签,实现“一空间一编码”,突破传统的以房产证为规则的方法,解决保税区内部分楼宇一层楼或一栋楼只有一个房产证导致管理不便的问题。
结合保税园区产业结构特点,不断拓展和创新有利于保税园区开展科研创新、应用转化、商业交流的各类应用场景,提升利用“块数据”应用于社区基层治理、服务的能力,推动构建“组织共同体、服务共同体、发展共同体”。目前,在福田保税区选定联星大厦为试点,开展封闭空间商事主体入编入格工作,已录入2323个空间信息。
——培植健康细胞,推行智慧健康新理念。
依托“智慧健康社区”区级平台,以健康教育和重点人群健康管理为抓手,探索健康单位建设模式。与辖区大型企业推进“功能社区慢性病全流程健康管理项目”,发动辖区居民家庭参与,培育“健康家庭”。开展全人群健康教育、健康管理服务,在社区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的“两病”规范化监测及居家管理线下服务,推进儿童早期发展科学育儿指导服务,开展各类亲子教育活动20余场,提升居民幸福感。
益田社区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启动健康初筛健康机器人接入智慧健康社区云平台,在精确采集人体电生理信号的同时,通过智能算法模拟医师分析、全面解读压力、过劳、疾病风险等心率变异性风险因素,结合电生理信号、光、图像三大指标体系、70+健康风险分析,让居民两分钟了解自己健康状态,并获得AI专业医师文案提供风险解读以及健康建议方案。
——大胆探索,打造垃圾清运“福保模式”。
为防止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和居民健康的影响,福保街道积极探索,引进一家专业社会公司负责小区生活垃圾前端清运、中端压缩与末端处理,在全市率先在小区实施生活垃圾一体化清运“福保模式”。目前,辖区已有60个小区物业推行生活垃圾一体化清运试点,清运生活垃圾逾15万桶(660升/桶),2020年第三季度及11月环境卫生指数测评名列全市74个街道中第一。
(本文配图由福保街道党政综合办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