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华 铭 张海帝
“十三五”期间,安徽省安庆市把握大局大势、聚焦主责主业、解决突出问题,强化理论武装、深化机制改革、夯实基层基础,在砥砺奋进中担当作为,在攻坚克难中锤炼队伍,全市组织工作不断提质增效,为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庆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强化理论武装
安庆市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持续“补钙铸魂”。
深入推进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面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设计45项实践载体,明确31个学习重点,提出39项经常性教育举措,解决44个重点问题。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制定8个重点领域工作清单,举办市级领导干部专题读书班,抓紧抓实“8+2”专项整治。通过学做结合、查改贯通,切实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广大党员干部对初心使命认识更加全面深入,提高了真信笃行、知行合一的能力,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协调推进“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精心开展“亮身份、作承诺、当先锋、树形象”“学讲话、强党性、转作风、提能力”“讲政治、重规矩、作表率”“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严规矩、强监督、转作风”和“三个以案”等主题教育和警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深学细悟中提升理论武装水平。
突出专题培训。在全省率先启动到国内顶级培训机构和先发地区开展专题培训工作,先后依托国家行政学院、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顶级培训机构和高校,举办意识形态、三大攻坚战、经济转型升级、城市规划管理、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招商引资、科技创新驱动、首位产业、数字经济、乡村振兴等专题研修班、培训班53期,累计培训重点领域干部4100余人次,有效补齐领导干部专业能力短板。
通过持续不断的政治引领、思想“浸润”,安庆市上下党风政风呈现新气象,党员干部精神面貌为之一新,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筑牢了精神之基。
深化机制改革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安庆市组织部门闻令而动,迅速响应,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战时状态”。872名驻村干部正月初三就“返岗参战”;700多名市直机关干部下沉社区,带动组建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2300余个、党员先锋队6900余支、党员先锋岗5034个、党员责任区7288个;574人在防疫一线递交入党申请书;26.6万余名党员自愿捐款3042.23万元;党员们纷纷表示“我是党员,我先上”“疫情不退誓不休”……在抗疫一线,涌现出很多感人的故事,广大党员干部投身疫情防控一线,为人民群众筑牢“铜墙铁壁”。
面对百年不遇洪涝灾害,安庆市2400余名机关党员干部第一时间下沉长江重要防汛堤段,带动41,000多名党员参与防汛救灾,组建党员先锋队、服务队、突击队3200多支,设立党员责任岗、责任段、示范堤5400余处,党旗高高飘扬在防汛抢险第一线,实现长江干堤安全度汛、人员“零失联”“零死亡”目标。
在“三大攻坚战”战场,安庆市及时统筹选配熟悉现代农业、旅游开发、村镇建设、农村金融等方面专业干部充实到县乡领导班子及“三大攻坚战”牵头部门,实现班子结构性、专业性和功能性最优组合。2017年以来,先后选配249名干部到县乡领导班子从事脱贫攻坚工作,选拔1422名创业能人充实到村“两委”班子,组织1330多家机关单位、1620多名驻村干部、8.6万多名帮扶责任人开展“五类帮扶”。
安庆市还坚持完善述职评议考核,推动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党组织书记明责、守责、尽责。推进市直机关中层干部常态交流,2019年平稳有序完成89名市直机关干部跨部门转任。进一步深化开展“建设中层、赢在执行”专项活动,推进“模范机关”创建和“满意科长评选”活动,不断激发市直机关中层干部活力。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制定干部选拔任用操作规程,深化干部政治素质考察,落实“六个是否”政治考察任务。选优配强领导班子,完成机构改革单位领导班子集中调整,有序推进26家单位387名人员转隶,深化实施年轻干部培养选拔“135”行动计划等。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在全省率先出台并严格执行脱贫攻坚一线干部激励关怀办法。
夯实基层基础
健全组织体系,扩大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深化“红色引擎工程”,成立10个市级行业(综合)党委、70个行业或行业协会党组织、12个商务楼宇党组织、27个商圈市场党组织、16个互联网企业党组织,创建22个省级“小个专”党建工作示范街(区),总数居全省第二。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在城区组建8个街道大工委、28个社区大党委,将11,000多家驻区单位、民营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纳入基层管理,实体化运行“一纵一横一清单”机制。
创新活动方式,推进并深化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实施党支部提升行动,建立“1+8”分领域基层党组织创建标准和验收标准,对全市9000多个党支部进行分类管理,清单创建。截至2019年底,全市99.6%的基层党支部达标升级,490多个基层支部参加市级路演,137个基层支部被授予“全市基层党组织标准化示范点”称号。
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2016年以来先后整顿提升444个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调整139名不胜任不尽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实施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培强扶优”和“去壳消薄”两个专项行动,全市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薄弱村”全部消除。
突出政治吸纳广聚各方人才。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不断创新政策、创建平台、创优环境,有效促进各方人才智汇宜城。建立市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安排5000万元人才专项经费。搭建载体平台,强化与高等院校、人才团队合作,共创共建基础科研、协同创新、企业研发等平台。